辽宁沈阳:“三举措”推动公共资源农业农村项目交易提质增速
本报讯(李鹏飞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于险峰)日前,记者从辽宁省沈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获悉,该中心针对农业农村项目采取多项服务举措,全力保障各类项目交易提质增速,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截至8月末,共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农村道路公路维修改造工程、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等各类项目72个,成交金额12.71亿元。
今年是沈阳市在实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的第一年,为保障农业农村项目招投标的顺利推进,沈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
畅通项目交易“快车道”。持续提升农业农村项目招投标的专班服务水平,推出了“5+2全周开评标”和“7×24小时接受咨询”的服务承诺,积极主动、精准高效做好全流程服务。对农业农村项目提前对接,主动服务,重点项目当天委托、当天上网公告,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根据项目需要,利用周六周日、长假安排项目开评标,并实行7×24小时场地预订及开评标服务,提供7×24小时咨询服务。
完善软硬件促进电子化服务提速升级。完成了开标室智能化升级,更好地满足重大农业农村项目的招投标需求。中心对开标区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该区域服务功能的“三升级”:空间布局升级、音视频设备智能化升级、评标设备的全面升级,有效解决了过去显示终端分辨率低、显示不清的问题,提高了评标质效,提升了服务品质。电子开评标室由原来的24间扩充至29间,全部满足“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需求,实现中心电子化服务提速升级。
实行全链条服务保障。建立了场地预订、电子保函办理、组织开评标等全链条主动沟通服务保障机制,项目“联络员”对重点农业农村项目做到提前对接、提前介入,做好项目现场开评标服务预案,针对项目复杂、投标企业多等情况靠前主动服务,加强业务指导,一站式服务,问题一次性告知。
沈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过打造“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新模式,打通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交易文件“在线检”、项目质疑“在线办”、评审专家“在线抽”、交易进程“实时查”、成交通知“在线发”、交易文档“在线存”,从“最多跑一次”升级为“零次跑”。
责编:杨金凤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