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场景+情怀” 工业游备受青睐
本报记者 金晓玲
秋高气爽,“双节”同庆,人们的出游热情被充分激发。10月3日,位于沈阳市的中国工业博物馆迎来假期客流新高峰。在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展品前,大家自觉地排起队,仔细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
山东游客陈宇华说:“太震撼了!当年能制造出这么大、这么精致的金属国徽,真是奇迹!”
一位带着9岁女儿来沈阳游玩的广州游客说:“希望通过这次参观,能够让孩子知道我们国家发展到今天这样强大有多么不容易,要增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品格。”
拥有近百年工业发展史的沈阳,曾在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创造了无数辉煌。仅中国工业博物馆就收藏了上百个创造中国工业史“第一”的藏品。“为了给游客创造更好的游览体验,我们对部分展示场景进行了提升,开展‘打卡第一枚金属国徽’等活动,还准备了千余面红旗免费提供给游客,受到大家的普遍欢迎。”馆长王荣巍介绍,“站在这枚金属国徽旁,回望中国工业筚路蓝缕的成长之路,很多人都红了眼眶,责任感、自豪感和拼搏的斗志油然而生。”
如果说,中国工业博物馆呈现的更多是父辈时光,那么,在沈阳的各类文创园区,工业与文化、创意、艺术的深度融合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业游魅力。
“这已经是我们这个假期第二次来1905文创园了。白天逛犀牛市集,听音乐现场;晚上看沉浸式喜剧,观先锋实验剧,《人声》《天鹅之歌》这些剧目也不能错过。”抚顺女孩王婷婷约上闺蜜,连续打卡1905文创园。她们认为,在历史的场景里感受时尚,在工业的氛围中体验文艺范儿、潮文化,是文创园最大的吸引力所在。
在红梅、梦工厂、奉天工场等文创园里,艺术展、音乐演出、露天电影等活动同样人气爆棚。在企业集聚的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水清岸绿的细河边、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会议中心及一批在建的科研机构旁,世界最大泵道公园——沈阳国际泵道公园成了众多“带娃”游客的最爱。
工业游不仅能回顾历史,还能触摸现在、展望未来。来自锦州的七旬老工人陈师傅说,这趟工业游,让他越看越入迷,越游越自信。
责编:曹思洋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用好红色资源 增强党员干部党性
- 多彩非遗扮靓沈阳节日文化空间
- 5.6亿元稳岗返还资金直达8.1万户经营主体
- 把人社事业发展融入辽宁全面振兴中
- 《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摘编》阿拉伯文版首发式在开罗举行
- 辽宁省巩固增势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若干政策举措
- 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2022年度部门预算
- 江苏省辽宁商会会长、南京扬子混凝土公司董事长彭小冬——辽宁是一片投资兴业的热土
- 辽商总会副会长、沈阳三洋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姝颖—— 愿为家乡振兴发展多出一份力
-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牧原——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 应聚焦三个转变
- 中国欧盟商会秘书长唐亚东——把辽宁介绍给更多欧洲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