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色“六地”到新时代“六地” 辽宁这样锚定国家战略定位
飘然而至的一场大雪,让辽沈大地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11月6日至7日,中国共产党辽宁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沈阳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辽宁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的意见》,明确提出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即通过全省上下不懈奋斗,努力将辽宁打造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
从红色“六地”到新时代“六地”,新目标的提出,鼓舞激荡着无数干部群众的心!
上图为辽宁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辽宁,选择了未来
辽宁,血脉中流淌着红色基因。经年岁月,淬炼生成了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的红色标识。
红色“六地”,人们并不陌生。每个辽宁人至少能说出一二。它蕴含着党领导辽宁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铸就的伟大精神和宝贵经验,在百年党史中熠熠生辉。回望过去,辽宁曾创造过辉煌历史、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时代风起云涌,再振兴波澜壮阔。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辽宁寄予厚望,指明了重振雄风、再创佳绩的战略方向和奋斗目标。面对期望之高、嘱托之重,如何找准辽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科学确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目标定位?新时代新征程上辽宁担负什么样的使命任务,锚定什么样的战略目标,选择什么样的实践路径?
上图为沈飞民机装配生产线。刘大毅摄
围绕国家所需、辽宁所能、群众所盼,既紧密结合辽宁实际、突出辽宁特色,又充分考虑工作的系统性、连贯性,辽宁省委提出,努力将辽宁打造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
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体现了目标引领和结果导向相结合,体现了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贯通,体现了锻长板和补短板齐发力,体现了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相统一,对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新时代,新“六地”。如果说,过去的红色“六地”是历史选择了辽宁,那么今天的“六地”就是辽宁选择了未来。
辽宁将怎样诠释新时代所担负的使命任务、锚定的战略目标、选择的实践路径?
每个目标背后,都有深厚底蕴
新“六地”,新目标,新任务。
细品新时代“六地”,每个目标任务背后,都有其显著优势和深厚底蕴,更有清晰的目标指向、明确的路径举措。
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是管根本的。总书记在2018年于沈阳召开的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和今年于哈尔滨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都赋予了东北、辽宁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重要使命,强调要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就是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聚焦强国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切实担负起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重要使命,加快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加快推进交通强省、清洁能源强省、海洋经济强省等建设,为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提供强有力支撑,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胸怀“国之大者”。国产首艘航母、跨音速风动主压缩机等一批大国重器在辽宁问世;钛合金载人舱、控制系统助力“奋斗者”号深海探测,铝基复合材料、全景相机转台、聚酰亚胺薄膜服务中国航天“探月”“天问”;粮食产量连创新高,中国饭碗牢牢端在手里……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辽宁是科教大省,大院大所集中,科教资源丰富,创新底蕴深厚。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就是要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布局和推进颠覆性技术研发应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振兴发展胜势,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辽宁智慧。
“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解决卡脖子问题”。行走在沈阳高新区街头,主要街区路口,随处可见两排鲜艳的红色标语。去年9月5日,辽宁省委、省政府在此与大连同步举行了辽宁实验室揭牌仪式。
制造业是辽宁的传统优势,是国之重器。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既是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推动辽宁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就是要发挥传统优势,把制造业长板锻长做强,把先进制造业这张名片擦得更亮,再创辽宁工业辉煌。
150万吨/年乙烯“三机”从沈鼓集团发运,我国自主研制四座氢燃料内燃机飞机验证机在沈阳成功首飞,M350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船在大连交付……今年前三季度,一批重大装备接连在辽宁生产制造。据统计,今年1—9月,辽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上扬的增长曲线,彰显辽宁澎湃动力。
上图为辽河三角洲水稻产区。姚剑锋摄
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就是要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智慧化、绿色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畅通北粮南运通道,在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上探新路、当先锋。
辽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畜牧、水产、果蔬等各类农产品供给在国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践行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方面条件优越、潜力巨大。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就是要推动文化、体育和旅游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带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体育强省、旅游强省。
辽宁拥有深厚的特色文化资源和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在发展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方面有着坚实基础和显著优势。做大做强文旅产业,是辽宁潜力所在。
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就是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向北开放,拓展俄蒙,深耕日韩,紧盯欧美,巩固提升东南亚、中西亚,高标准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积极对接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打造对内对外开放合作的中心和枢纽。
辽宁全面振兴,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全会出台的《意见》,对“六地”每个目标定位都有清晰的目标指向、明确的路径举措、坚实的项目支撑,既符合中央战略要求、符合辽宁实际情况,又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
上图为沈鼓集团生产车间掠影
就拿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来说。在全省制造业中,传统制造业基数最大、占比最高。作为辽宁经济的命脉所系,传统制造业是最厚实的“家底”。构建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传统制造业并非“包袱”、“累赘”,不能当成落后产能一退了之。把这些体量大、底子厚的传统制造业改造好、升级好,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正是国家战略所需、全局的客观要求,本身就是高质量发展。
巩固存量、拓展增量、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步伐,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石化和精细化工、冶金新材料和消费品工业四个万亿级产业基地……辽宁做好“三篇大文章”,让“老底子”成为“新支撑”。
再比如人口问题。人口是实现全面振兴最基本的要素,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高质量的人口、高素质的人才。近年来,辽宁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规模下降、老龄化程度加深等人口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
人口问题,要辩证看、长远看。人口红利既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对于辽宁来说,只有努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因素的能动作用,为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人力资源保障。
上图为2023东北亚(沈阳)人才交流大会
近年来,辽宁实施“兴辽英才计划”,建设沈大国家级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家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引育拔尖创新人才3000名、高水平人才团队300个。
全会公报指出,要紧扣打造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加强统筹谋划,优化政策供给,强化项目支撑,以“辽宁之为”担当“国之重任”、服务“国之大者”。要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释放人口素质提升“新红利”,下好营商环境建设这个“先手棋”。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打造良好政治生态,为振兴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实施以来,辽宁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取得了许多鼓舞人心的成果成绩,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创近年来同期最好水平,辽宁振兴呈现多年少有的良好局面。全会认为:辽宁经济运行低速徘徊的态势发生重大转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发生重大转变,辽宁营商环境发生重大转变,外界对辽宁的预期发生重大转变。
“辽宁全面振兴,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责编:闫尚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