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内在逻辑
王 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探寻“第二个结合”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
价值理念的契合: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
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强调人民作为执政立国之本的重要地位;“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指出利民富民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表达民贵君轻的重民思想。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虽带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但肯定了民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其蕴含的政治智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发挥着积极作用。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演进的“剧中人”,又是历史过程的“剧作者”,没有人民群众,任何历史的画卷都不能展开。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点、价值支点、实践原点,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守人民立场。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均有强调人民至上的鲜明底色,具有高度契合性。
社会理想的契合: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社会理想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共产主义理想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大同社会的理想,《礼记·礼运》篇论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在阐明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描绘了人们互相关爱、安居乐业、各尽所能的美好前景,寄托着崇高的社会理想。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认为应该构建“至平、至公、至仁、治之至”的社会模式,憧憬没有阶级、人人平等的理想境界。
马克思为改变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共产主义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大同社会理想都代表着人们对未来社会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中国共产党人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将共产主义理想与大同社会理想共同熔铸于当代中国的奋斗目标和社会愿景,践行着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探索。
思维方式的契合: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揭示出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道理;“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孙子兵法》提出根据具体情况适变用兵而制胜的策略,这些蕴含着辩证思想的内容对世人有着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强调用发展的、联系的、全面的眼光分析和解决问题,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中研究事物的运动变化,从事物的矛盾转化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思维深度契合,毛泽东同志撰写的《矛盾论》,就是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的“底线思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精准思维”、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战略思维”,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具体体现。
实践观的契合:传统文化中的知行合一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关于知行关系的探讨。《尚书》中提到:“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强调知晓道理不难,难的是把习得的道理付诸于实践;孔子提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君子修身的方法在于少说多做,言行一致,其中的“行”体现道德践履与社会实践的统一;程朱理学强调知先行后,认为“故人力行,先须要知”;王阳明提出补偏救弊的良方是“知行合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两者互补互济,相辅相成;王夫之深刻地指出“知行相资以为用”“并进而有功”,提出辩证的知行统一论,在中国哲学史上影响深远。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实践是检验真理是非的客观标准。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导下推进传统知行观的现代转化,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实践道路,从“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持问题导向”,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运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创造出体现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结晶和实践成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理念、社会理想、思维方式、实践观等方面的契合点,能够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和深度融合,在相互成就过程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本文为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L18DSZ009)阶段性成果】
责编:徐硕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理:中俄两国务实合作健康稳定发展
- 卫星视角|跟随总书记足迹,看我国农业新图景
- “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必将不断显现——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为香港发展注入强大信心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习近平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引发热烈反响
- 跟着总书记学历史第二季丨千年学府
- 看图学习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 时习之|奏响发展的时代强音 习近平一以贯之强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 【非凡新时代】改革攻坚
-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12月11日—12月17日)
- 时政纪录片丨同志加兄弟 携手创未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越南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