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六岁“老沈变”竞逐数字化“新赛道”
一眼千里,一线多能,智能化覆盖全流程——
八十六岁“老沈变”竞逐数字化“新赛道”
本报记者 金晓玲
编者按 新年新气象,新春再出发。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我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本报记者深入全省各地,进企业、走社区、访农家,用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字和镜头,记录报道各地干部群众向“攻坚”聚焦、朝“攻坚”发力的奋斗场景,感受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企盼,展示昂扬奋进的蓬勃脉动。敬请关注。
“正在安装的,就是我们为国家电网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研制的1000千伏变压器。技术人员坐在沈阳厂里,就能对2000多公里外的成都项目现场情况实时、全方位监控。”1月24日,在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的智能运营调度指挥中心,三化总监陈冬雪指着面前的大屏幕兴奋地说,“一块屏幕,一眼千里,这在以前根本无法想象。”
制造业智能化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加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然选择。沈变公司深谙此理。让“无法想象”变为现实,靠的是数字技术。通过搭建数字模型,中心可对变压器产前准备、原材料到货情况及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实现产品智能运营的可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更为宝贵的是,数字化系统可以每秒自动采集真空、注油等各种重要数据,为我国后续研制更高等级特高压变压器提供有力支撑,为变压器的更新换代持续供给“源头活水”。
通过持续推进智能化项目建设,企业已初步实现从设计到生产,再到安装运维的全流程智能化。
在设计环节,三维辅助设计平台大显身手。公司设计部副部长廖金木说:“以前变压器设计都是二维的,容易出现磕碰、漏件等情况。三维辅助设计平台实现了设计标准化、智能化,以往常见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不仅如此,设计效益更大幅提升:总体设计效率提升约30%,质量提升约50%;按全年248套图纸计算,可节约工时超过3.7万个,节约设计成本约1400万元。
平台升级、软件创新,只是沈变公司在智能化发展道路上加速奔跑的“一小步”。国内最先进的特高压套管研发制造基地,正在为解决我国输变电产业重要组部件“卡脖子”难题探寻答案。
套管是变压器输送电流的核心组部件,其技术优劣直接影响输变电工程的运行安全。2020年底,沈变公司自主研制的首根国产±800千伏干式直流套管问世,产品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尽快提升试验和批量化生产能力,特高压套管研发制造基地迅速开建并于去年7月投产。
基地负责人王启瑞介绍,基地配备了世界先进的检测设备,通过三维激光扫描,确保材料高质量应用;借助信息化系统,实现人机料的数字化连接;国内首条套管机器人自动装配生产线,可兼容607种产品共线柔性化生产,实现一线多能。
数字赋能,让建厂已经86年的沈变公司更加“聪明”、更有竞争力。据了解,企业今年的订单都满了,年度生产预计划也已基本完成。
责编:徐硕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习近平会见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理布朗
- 新华社快讯:习近平对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一临街店铺火灾事故作出重要指示
- 新华社快讯:习近平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宣布中乌决定发展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中方愿同安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 推动中安关系取得更多成果
- 习近平会见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理布朗
-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习近平会见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理布朗
- 新华社权威快报|习近平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会谈
- 吴际:提升我省高等教育水平,要聚焦国家发展战略!
- 吕小兵:吸引和留住科技人才需要共同努力!
- 顾永田: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将积极担当,大展作为!
- 王轩龙:做好牛河梁遗址的保护利用传承,推进文旅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