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居民可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全过程
改造前提出意见 施工时现场监督 建成后进行验收
沈阳居民可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全过程
本报记者 刘 桐
“楼梯扶手修复换新,增加适老化扶手,楼体外面线缆规整,外墙及屋面统一进行保温改造,还植入工业文化理念,增加了养老、助餐等服务设施,老旧小区改造真正改到百姓心坎上。”沈阳市大东区长安街道长安社区的长安东小区去年完成了老旧小区改造,居民黄女士高兴地介绍着焕然一新的现代完整社区。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件解民忧、暖民心的民生实事。长安东小区的宜居生活,今年将在沈阳更多的老旧小区“复制”。“今年沈阳市计划改造老旧小区267个,总建筑面积529万平方米,1126栋楼,惠及居民8.5万户。”沈阳市房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改造全面提升老旧小区居住环境、设施条件和服务功能,以“心”换“新”,不断提升居民生活环境和居住品质。
“有机更新”
代替大拆大建传统改造模式
沈阳今年老旧小区改造将遵守城市新发展理念,以“有机更新”代替大拆大建的传统改造开发模式,向存量时期“微更新”的可持续方向发展,使老旧小区在城市的发展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改造工作以“一拆五改三增加”为实施路径,重点突出“一老一幼”综合服务,消除老旧小区治理顽疾。着重解决老旧小区房屋本体破损、保温性能差、漏雨透寒、水电气热等生活设施老化、综合服务设施不全、绿化缺失、道路破损、上下楼不便等困扰百姓的闹心事、烦心事。
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过程是小区居民关心的大事。沈阳坚持“质量为先”护航,加强工程质量管控,继续推行旁站式监理、“居民义务监督小组”“一评双考两公开”、施工现场智能监控、巡查包保等机制,加强对工程质量安全、工程进度和文明施工管控,确保改一个,成一个,百姓满意一个。
为确保老旧小区改造面子“新”,里子更“实”,将合理组织交叉作业,实行管线改造和拆违先行,改造工作计划将于3月底进场施工,5月底完成地下管线改造工作,9月底前主体完工。
“一小区一策”
精准制定设计改造方案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坚持“三问于民”思维,从民意中提取改造“密码”,让居民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全过程。改造前,充分征求居民意见,聘请“人民设计师”沉浸改造现场,综合专业设计和居民意见,“一小区一策”精准制定设计方案。改造中,每个点位组建“居民义务监督小组”,搞“小板凳”工程,请居民代表参与监督施工质量。改造后,采取“民意验收”和工程专业验收相结合的方式验收,组织开展居民满意度测评,居民满意率低于90%的小区不予验收,实现居民从“站着看”到“跟着干”。
“三分在建、七分靠管”。为防止“先改后乱”的情况,今年老旧小区改造将更注重民生改善和环境治理,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做好改造的“后半篇管理文章”,在持续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同步落实后续管理工作,积极打造“红色物业”服务项目,为群众构筑起邻里守望的“红色堡垒”,让民生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责编:徐 硕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