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打时间差 仙人洞村山野菜抢“鲜”上市
本报记者 王铁军
隆冬时节,寒气袭人,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华来镇木盂子管委会仙人洞村的反季山野菜温室大棚里却绿意盎然。鲜嫩的山野菜反季成熟,成为百姓必不可少的“年货”。
“我们每年都会计算好山野菜为期40天的生长周期,抢在过年前上市,能卖个好价钱。过年期间,我能增收2万多元。”仙人洞村山野菜种植户林国山一边和家里人忙着采摘刺嫩芽,一边对记者说。
仙人洞村位于桓仁县西北部,因盛产反季山野菜而远近闻名。该村发展山野菜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名村民得知外省发展反季山野菜,便回到村里开垦田地进行尝试。其他几名村民也跟上发展的步伐,随之发展山野菜产业,林国山就是带头人之一。他们打破了野生山野菜春季生产的常规,秋收过后便把之前当柴烧的刺嫩芽杆从山上砍回家,利用温室生长环境,试种反季刺嫩芽并获得成功,不但为冬季的餐桌上增添了新菜品,每亩地还可以增收近万元。从此,该村走上了巧打时间差发展反季山野菜的致富路。
刺嫩芽是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一上市便受到追捧。随着反季刺嫩芽的销路越来越广,该村的知名度快速提升。木盂子管委会适时鼓励和引导村民种植大叶芹、龙须菜等特色山野菜,让种植带头人免费教技术,壮大产业实力。
“发展反季山野菜产业不但让我们村的百姓富了起来,还帮助了其他省、市的许多农民走上了致富路,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林国山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为了让这项产业走向专业化,木盂子管委会成立了“山野菜协会基地”,通过“协会+农户”的形式将有意愿的农民组织起来,实现共同致富的目标。如今,这项产业已发展成为集培育、包装、运输于一体的成熟产业链。“我们和快递公司合作,一到这个时候,快递员就会上门取货,不但方便快捷,还能保证山野菜的新鲜度。”种植户潘海悦一边给山野菜打包装一边对记者说。
在仙人洞村的带动下,如今,华来地区已经发展以刺嫩芽为主的反季山野菜温室大棚120个,年生产反季山野菜60余吨,实现产值400余万元。“接下来,我们要把反季山野菜做成保鲜桶成品、水培成品,变换更多‘花样’销售,推动产业再升级,为乡村振兴助力。”华来镇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责编:姚晟琦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