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汪川—— 防“腐”专家的新任务
本报记者 孔爱群
在沈抚示范区刘大线以南,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辽宁沈阳土壤大气环境材料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正紧锣密鼓建设中。5月14日,试验场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自然环境腐蚀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汪川忙得不亦乐乎。“新的国家野外站今年年底建成,建成后将改变过去的手工操作模式,全面实现信息化。”
当前,筹建野外站是汪川的主要工作。最早的野外站位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院内,是我国第一个工业大气环境腐蚀研究站,也是辽宁省和中国科学院目前唯一的国家级自然环境腐蚀野外观测站,由师昌绪院士于“七五”期间筹建。
腐蚀,并不局限于金属生锈,而是涉及整个材料领域。它无处不在,无声无息,每年给全球带来的经济损失以万亿元计。
“这里持续开展了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高分子材料、构件及产品等七大类150余种材料的暴晒试验,获得了跨度达30余年的试验数据30多万条。”汪川解释,基础数据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主战场,野外站将腐蚀数据和科研成果转化为看得见的生产力,其不仅应用于国家管网、国家电网、中广核等企业,也支撑着辽宁高速、辽河油田、红沿河核电等重大工程建设,为材料遴选提供数据依据。
致力于腐蚀研究二十余载,汪川先后承担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STS重点及国家部委等项目30余项,获专利授权10余项,针对长续航潜深1500米水下装备、车用镁合金、频谱电解制氢等,开发了纳米功能膜制备等系列关键技术,为多个重点行业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大约25%至40%的腐蚀损失是可以避免的,尽可能地降低这些损失是我们肩负的重任。” 汪川说,他们要加速建设好新的国家野外站,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更多更精准的科研数据,避免损失,化“危”为安。
责编:张晓楠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沈阳:聚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 科技引领 “新”潮澎湃——辽宁省企业产品和技术创新成果展各板块扫描②
- 企业加“数”还需“小步快跑”——来自辽宁省企业大会主题交流活动的启示之一
-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积仁—— 用“数字”为振兴赋能
- 恒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陈建华—— 辽宁值得信赖值得期待
-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鹤轩—— 引领汽车行业技术创新与进步
- 中国中化原董事长宁高宁—— 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宋志平—— 做有效的经营者
- 华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祥明—— 希望与辽宁企业家实现共赢发展
- 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谷澍—— 积极引金融活水入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