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抢险!
黑夜,一束灯光照亮沈阳市辽中区蒲河岸边,橙色的身影正在忙碌。受连日强降水影响,蒲河水位升高,湍急的水流将河两岸的堤坝冲蚀出6个大洞,河水不断奔涌上岸。
国家消防救援局辽宁机动队伍正在作业。国家消防救援局辽宁机动队伍供图
抢险!7月27日晚接到省应急厅指令,国家消防救援局辽宁机动队伍迅速集结60人成队赶赴辽中!
现场勘察发现,洞口表面积约2米*3米。“根据专家建议,我们装填沙袋将洞口堵住。”国家消防救援局辽宁机动队伍政委张玉东介绍,为防止河水再次渗入,消防救援人员将15米见方的塑料布依次铺到堤坝迎水面,并摞沙袋固定。
8小时奋战,一“战”打赢,但防汛之“战”并未结束……
7月28日下午,国家消防救援局辽宁机动队伍在沈阳市辽中区艾蒿沟村浑河大坝北侧排查漏水点。记者 查金辉 摄
7月28日,辽中区朱家房镇艾蒿沟村黄土坎3组的第一道坝被淹没,第二道坝也出现缺口,洪水开始向堤坝北侧的村庄流去。堤坝南侧,玉米田地已全部被洪水淹没,眼前仅有露出的玉米秆穗在“坚守阵地”。
众多救援力量再次赴现场集结。
7月28日下午,抢险人员在沈阳市辽中区艾蒿沟村浑河大坝现场缝制塞堵材料。记者 查金辉 摄
水中,救援人员划着皮划艇确定水深和水下情况;坝上,卸好的碎石和灌装沙袋已准备就绪,随时准备去填补被水冲开的溃口。
7月28日晚,沈阳市辽中区艾蒿沟村浑河大坝内的水面上,抢险人员驾驶两艘冲锋舟将塞堵材料铺放在管涌点位置。记者 查金辉 摄
最紧张和最艰难的环节,是确定管涌点的具体位置。管涌是水流通过土壤的孔隙形成类似管道的水流通道,导致土壤颗粒被带走,形成空洞。
“如不及时确定管涌点位置,尽快填补修复,整个黄土坎都可能被洪水淹没!但水深3米,只能将棍子插到水里,慢慢探查。”国家消防救援局辽宁机动队伍助理员翟虹宇介绍,为加快进度,村民配合着将自家玉米连根砍除,以便救援人员可以从浅水处观察。
7月28日晚,沈阳市辽中区艾蒿沟村浑河大坝内的水面上,抢险人员驾驶两艘冲锋舟将塞堵材料铺放在管涌点位置。记者 查金辉 摄
18时,堤坝沿岸确定存在11处较小管涌点。大家紧急讨论后,决定进行保守作业:堵!
7月28日晚,沈阳市辽中区艾蒿沟村浑河大坝内的水面上,抢险人员驾驶两艘冲锋舟将塞堵材料铺放在管涌点位置。记者 查金辉 摄
一张25米*35米的无纺布在草坡铺开,再盖上36床棉被,用铁丝将所有棉被连接,直至铺满整张无纺布。接着再用无纺布包裹棉被,并卷成略小于管涌点的管状体,塞堵管涌点,以保留水中颗粒物,避免其继续扩大。
7月28日晚,沈阳市辽中区艾蒿沟村浑河大坝,抢险人员将塞堵材料运上冲锋舟。记者 查金辉 摄
7月28日晚,沈阳市辽中区艾蒿沟村浑河大坝内的水面上,抢险人员驾驶两艘冲锋舟将塞堵材料铺放在管涌点位置。记者 查金辉 摄
20时,在数只作业头灯的照射下,堤坝南北两侧的救援任务同时进行。
7月28日晚,沈阳市辽中区艾蒿沟村浑河大坝内的水面上,抢险人员驾驶冲锋舟查看管涌点。记者 查金辉 摄
救援队伍一边开着冲锋舟载着缝好的塞堵材料,在南侧水中进行管涌点填塞,一边在北侧开展堤坝巡护和寻找漏水点任务。20时30分许,第一块塞堵材料已铺设到预定位置,圆满完成第一个管涌点的填塞任务。
紧接着,第二块、第三块塞堵材料陆续缝合、填塞……对于现场的救援人员来说,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来源:辽宁日报·辽望客户端
记者:陈博雅 刘璐
摄影:查金辉
责编:王世海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