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汛”而动保民生
闻“汛”而动保民生
——全省防汛抗洪救灾一线见闻
图为丹东凤城市丹霍线薛礼站南桥水毁锥坡抢修现场,大型机械拆掉桥头搭板后回填砂石料和水稳料。本报记者 查金辉 摄
7月下旬,连续的强降雨席卷辽沈大地,防汛一线牵动人心。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抢险救灾工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研究部署、会商研判、指挥调度、检查指导,要求各地各部门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工作,坚决打赢防汛抗洪救灾这场硬仗。
连日来,相关部门上下联动、握指成拳,干群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倾力防洪救灾,全力保障、恢复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抢通出行“堵点”
受连续强降雨影响,省内部分地区交通路线因汛出现险情,相关部门积极“抢通”,化解了一个个“堵点”。
7月30日,丹东凤城市丹霍线薛礼站南桥水毁锥坡抢修现场,多台大型机械正在紧张作业,预计31日上午即能恢复通行。3天前凌晨4时许,道路养护巡查人员发现险情后迅速上报,凤城公路段第一时间启动防汛预案,封闭了交通并立即进行应急性抢修,防止锥坡和路基水毁扩大进而发生次生灾害。
“昨天河水稍退,丹东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就组织桥梁专家现场勘查、研判,确定抢通方案;今天我们施工进场:先设置围堰更改主河道,用吨袋、沙袋围住受损锥坡底部,再打开路面桥头搭板回填砂石料和水稳料,层层压实后暂时恢复简易通车。待主汛期过后,将按照设计对受损处进行加固施工。”凤城市公路段段长高景岚说。
本溪多山,区域内国省干线公路自然灾害风险承灾体三级以上风险点达到128处,全市公路养护单位采取24小时防汛值班值宿制度,在136个防汛重点部位全部落实值守人员,并对其中27处存在较大风险的点位进行严防死守。本溪市交通运输局集结成6支防汛应急队伍,采取抛石、石笼、打木桩后填筑砂石料等措施,对损毁路基进行加固、修复,同时加大巡查频率,对边坡滑塌、落石、泥石流、桥涵构造物进行隐患排查,及时处置。
7月30日上午,锦州凌海服务区,加油、如厕、休闲、购物等功能已全部恢复正常。交投集团高速实业公司凌海服务区主管刘忠伟介绍,两天前场区积水最深达1.2米,集团各路抢险救援队按照“边运营、边抢险、保通保畅保安全”的抢险原则,开展了场区排水、积水区域隔离、车辆疏散、设备用房防护等抢险救援工作,历时近6小时完成抢险,未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鞍山市台安县,连日强降雨造成县级以上公路路基出现76处水毁,乡级公路朱亚线排水干渠杨树桥超出警戒水位。台安县交通运输局和交通运输事务中心以汛为令,闻“汛”而动,组织抢修队伍,抢运土石方料,恢复水毁路基,目前已经恢复水毁路基22处。交通部门还派出专人,对乡级公路朱亚线排水干渠杨树桥实行24小时看守,确保人民群众出行安全。目前,全县抢修恢复路基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预计8月3日之前全部恢复完成。
7月25日至28日,大连交通运输系统集结干线公路20支防汛队伍,陆续对干线公路方面出动巡查人员5620人次,处置路面积水92处,清理倒伏行道树2棵,未出现滑坡及水毁情况。而针对市区部分路段出现的深积水现象,大连公交集团组织400余名管理人员、党团员深入一线,在143处低洼易积水路段分别安排人员把守,现场指挥、疏导,同时通过增加预备车上线运行、跨线路调车支援等方式灵活调整运力、增加运力,疏散积压客流,在确保安全运营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方便了市民出行。
来自省交通运输厅的信息显示,近日全省已投入公路巡查人员1.21万人次,持续开展公路巡查和桥梁等基础设施排查除险,对879处重点部位专人值守,对零星落石,小型塌方、泥石流,路基防护和桥涵局部损坏等683处水毁点位及时处置,对21处主动临时封闭路段,水位降低后紧急抢修便道等设施解除封闭,未发生次生灾害。至此,国省干线公路抢通1处,解除主动临时封闭18处;农村公路抢通7处,解除主动临时封闭3处。
铁路方面也传来好消息。随着天气逐渐转好,国铁沈阳局陆续恢复开行行经京哈线秦沈段、沈大线、沈山线等线路的部分旅客列车。同时,结合地方预报预警信息,继续对行经沈吉、长图、锦承等线路的部分旅客列车,动态实施降速限行、临时停运、调整运行区段等避险措施,以保障旅客生命财产安全。
安置点里暖意浓
防御强降雨期间,我省累计转移数万人,临时安置点分布在农村、乡镇、城市。各安置点把服务工作做细,切实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让群众感受到党委政府的温暖。
“想家都是小事儿,转移出来也是为了大伙儿的安全。我们一切行动听指挥,等大水退了,再安安稳稳地回家。”7月30日傍晚,丹东市五纬小学安置点,正在操场上乘凉的九连城镇套里村村民姜莲芳说,“乡里乡亲们先后住进了安置点,这里就是我们临时的大家庭。饭后,大家在操场上乘凉、下棋、溜达,都是乐乐呵呵的。”
“从做转移避险准备开始,我们政府机关、乡镇干部就跟老百姓连在了一起。提前动员、有序转移、妥善安置……都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安置点负责人萧金波介绍,目前五纬小学安置点共安置振安区转移群众509人,在保证日常吃、住等生活条件的同时,这里还配备了医务室,保护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安置点还设置有心理辅导室,配备了手工老师,组织孩子做游戏、折纸飞机,孩子都很开心,大人受孩子感染也跟着调整好了心情,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来自省应急厅的消息显示,7月30日晚8时许,一辆13.5米长的大卡车满载着中央救灾物资——2000个家庭应急包抵达丹东辽东救灾物资储备库,以全力保障丹东市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生活急需。31日,还将有3000条毛巾被送抵丹东。
为稳定汛期民生商品市场价格,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消费提示,提醒经营者要严格遵守价格法律法规,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价格自律,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粮油肉禽蛋菜奶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自觉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同时,要求经营者依法实行明码标价和价格公示制度,诚信经营,更不得串通涨价,操纵市场价格,以及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价格秩序。消费者若发现涉嫌价格违法行为,可及时拨打12315或12345热线投诉举报。
持续强降雨不仅让大江大河、水库湖泊等承压,城市低洼处、桥涵洞等也面临巨大的内涝风险。相关部门创新工作方式,努力化解群众身边的难事。
在沈阳市于洪区,作为“应急点长”,北陵街道副主任宋学峰负责赤山路赣江街至赤山路西江街的防汛工作,他按照沈阳市防指建立的“三警、一队、一长”工作机制,和公安、应急、消防、社区志愿者等多方力量通力配合,排查隐患、设置警戒线,快速处置车辆抛锚、人员遇险等情况,确保点位安全。同时,带领社区党员、“三长五员”、网格员向居民普及防汛常识和应急措施,挨家挨户走访排查并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
连日来,沈阳市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和党员应急突击队,设立党员值守点,各级党组织选派“三长五员”和志愿者、老党员4万余人下沉社区开展走访排查,截至7月29日,已解决群众诉求2185件。
在葫芦岛市连山区化工街,市建交集团建兴物业环卫二公司班长康剑峰带领工人排水作业。他们打开马路上的井盖以及箅子,加速排水,并用抽水泵对积水严重区域开展强排作业,同时每个排水井都安排专人看守,确保市民及车辆通行安全,直至路段积水基本消除才离开。连日来,葫芦岛市住建局多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开展清淤疏通排水管网及强排工作,最大限度消除积水。目前,城区各主要路段已基本无积水情况,群众出行顺畅。
城市居民出行渐畅,电力保供也在加速推进。
7月28日16时10分,营口大石桥市南楼镇耐火材料厂家属楼区自维变压器发生故障停电,万余户居民用电受到影响。由于故障设备属于小区自维产权,小区业主又没有技术条件进行抢修,遂向国网营口供电公司寻求帮助。国网营口供电公司立即建立应急临时指挥小组,组织党员突击队火速赶往现场。经过连续25小时的不间断抢修,恢复了10个变压器台区供电,保障了该区域11700户居民和25户工商企业正常用电。
连续强降雨,导致丹东部分供电线路跳匣。7月28日21时,丹东市振安区太平湾街道辖区出现10千伏变机线跳闸故障,太平湾供电所所长郝文博第一时间带领4名员工抵达现场,经过全线特巡确定了故障原因。当时,故障点周边积水较深,为了尽快复电,次日一早,郝文博和同事带好抢修工具和防护用品,划着木筏一点点向故障点靠近,半小时终于抵达现场,经勘查判断符合抢修条件立即制定抢修方案,很快为受影响的3952户用户恢复供电。
将损失降到最低
本轮强降雨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目前各地充分利用降雨间隙的有利窗口期,组织开展农田排涝,力争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疏通农田沟渠、机械抽水强排、清除堵塞杂物……7月30日,沈阳新民市张家屯镇沿河农户正有条不紊地利用各种工具和设备,疏通排水渠道,尽快排出农田积水,恢复农业生产。截至目前,新民市农田积水总面积74.22万亩,受涝面积24.13万亩,当地已成立防汛突击队参与抢险排涝工作,组织指导各乡镇出动机械4000余台次,排水设备2757台套,累计清理干、支、斗、农沟约712公里,确保主要沟渠排水顺畅,田间积水尽快排除。
同时,为加快农业生产恢复,新民市农业部门还组建了14个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围绕病虫害防治、补种毁种等方面,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建设意见,最大限度降低经济损失,护航农业生产岁丰年稔。
位于辽中区的沈阳欣禾种苗基地,是沈阳棚菜生产的种苗集散地,平均每年产出超过3000万株的大棚种苗。暴雨过后,当地在积极组织排水的同时,对打蔫枯萎的秧苗及时补栽补种,最大限度保证产量。繁育基地技术员张凤表示,如果排水及时,有40厘米至50厘米的苗床受影响程度不大,但他们也要尽量保证苗子质量。
7月30日,省科技厅联合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组织农村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并发出倡议书,号召全省科技特派员在抢时补种改种、强化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畜禽养殖防灾减灾、动物疫情防控等方面,开展面对面、点对点服务。对大田作物以“排涝降渍、水肥调控、病虫防治”为技术要点,对畜禽养殖以“环境消杀、饲料脱霉、疫病监测”为技术要点,到受灾现场科学指导恢复生产。
各方迅速响应、积极行动。7月28日至30日,省农科院水稻所共派出专家服务团队28人,深入省内各稻区现场指导15次,实地查看水稻受灾情况,全面掌握了稻田的淹水状况、水稻的生长发育状况及潜在的病虫害风险。针对水稻孕穗期这一受涝最为敏感的阶段,各专家团队迅速制定出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策略。在技术指导过程中,专家现场发放了病虫害防治药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减灾农资,并耐心解答农户的疑问,积极鼓励农户开展自救,共同应对当前的困境。
在沈阳市沈北新区前进农场,菊花种植基地设施内土壤含水量达到超饱和状态,人员尚无法进入田间操作,29日中午短暂阳光照射后大量菊花苗出现叶片萎蔫现象,部分植株倒伏。花农的焦虑,沈阳农业大学的孙红梅教授、毛洪玉教授看在眼里,迅速为对方开出了“药方”:受淹水根部吸水能力严重减弱的植株,遇到晴天时应及时挂盖遮阳网适当遮阴,防止叶片过度蒸腾,导致植株失水萎蔫甚至死亡。适当打开通风口,加强通风、降低湿度。
目前,各地各部门正扎实抢抓农业防灾减灾,加快农田积水排涝,加紧修复水毁农田,加快恢复农业生产秩序,在最大程度减少农业损失的同时,也为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提供坚实保障。
本报记者 胡海林 陶 阳
崔 治 许蔚冰 孙大卫 唐佳丽
刘大毅 王荣琦 侯悦林 黄宝锋
王卢莎 姜 帆 刘 璐 赵 铭
孔爱群 刘 桐
责编:姚晟琦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