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哪里去找“麻雀”
“解剖麻雀”作为一种调查研究方法,指的是对具有典型意义的个别地方作出透彻剖析,从个性中发现共性,从偶然中发现必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对整体情况有真正的了解,对客观规律有正确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常用的‘蹲点调研’‘解剖麻雀’的调研方式依然是管用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需要“解剖麻雀”,总结经验,起到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作用。
“解剖麻雀”的前提是必须找准“麻雀”。我们应该到哪里去找“麻雀”呢?
“麻雀”不会自己飞来,现成的“麻雀”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而我们需要的“麻雀”到哪里去捕捉呢?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答案,“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调研。”他在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把最偏远的寿宁县下党乡作为“麻雀”进行解剖,顶着炎炎烈日,跋山涉水,“三进下党”,在土坯房里现场办公,盘着腿和少数民族群众唠家常、摸实情、找对策、解难题,其后经过大量实地走访调研,写下了《摆脱贫困》一书,深刻回答了推进闽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解剖麻雀”不是把所有的“麻雀”都解剖,最重要的是选择有典型意义的“麻雀”。所谓典型是指典型的地方、典型的事例、典型的人。比如近日,按照省委统一部署,有关省领导分别到我省重点产业集群进行实地调研,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这些重点产业集群如同一只只典型的“麻雀”,只有把典型选准找对,调查研究成果才能转化为战胜困难、推进工作的实际成效。
需要注意的是,天底下“麻雀”成千上万,作为调查研究对象的“麻雀”,先进的、落后的、中间的典型都应该有。如果我们看到的都是“门面”没有“角落”、看到的都是亮点没有难点、看到的都是机遇没有挑战,那就要当心了,我们看到的可能就不是“麻雀”,而是其他的名贵物种了。生活的基本经验告诉我们,把名贵物种当“麻雀”“解剖”,与“韭麦不分”一样会闹笑话,提出的调研意见则必定会南辕北辙、离题万里。
由此也启示我们,开展调研要放下架子,甚至不给面子,多到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去“捕麻雀”,搞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随机性“捕捉”,这样“麻雀”才有真正的价值,才能达到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进基层都是办法的调研效果。
从根本上说,要捕捉到真正有价值的“麻雀”,需要有正确的立场和良好的作风。对于这一点,在《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给出明确答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只有俯下身子、眼睛向下,拜人民为师,“解剖麻雀”才有真正意义。
责编:李明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