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文化根脉 彰显时代价值——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王笑梅
岫岩玉琢,高跷起舞;帕扇翻飞,锡光异彩……以非遗绘辽宁,以匠心传新韵。9月28日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辽宁篇在央视播出,全面展示“多彩非遗 天辽地宁”的精彩画卷。
近年来,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论述,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截至目前,我省共有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性名录(名册)项目中国剪纸、中国皮影戏两大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6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18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58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79名;两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2项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3处国家非遗保护利用设施,两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完善政策法规、强化基础支撑,一直是我省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内容。2022年以来,我省出台《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辽宁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关于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和管理办法》等,逐步健全配套政策,搭建非遗保护传承法规体系的主体框架,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
加强文化保护,推动传承发展。为切实提高非遗保护传承能力和水平,我省大力推动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持续开展传承人记录工作。2023年,我省认定第四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9名,涵盖十大非遗代表性项目门类。9批46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列入记录名单,向国家提交了6批30个项目记录成果。这些记录成果地方性与历史性并存、学术性与完整性并行、艺术性与原生性并举,深度展现了辽宁地域文化特色。实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组织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音乐学院等高校开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班,形成了较为明确的教学体系、工作规范和管理方式。
践行文化惠民,共享保护成果。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传统节日、节庆活动、特定节令为契机,我省精心组织开展以“惠民、乐民、育民”为宗旨的非遗展示展演活动。2022年 “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我省推选10个非遗项目参加全国“视频直播家乡年”(线上)和15个非遗项目现场展示展演(线下)活动。2023年举办“辽海情韵”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专场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非遗曲艺周暨东北三省东北大鼓展演交流等活动。今年6月在沈阳举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场城市活动,再次推出“非遗盛宴”。这些精彩纷呈的活动,不仅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更让非遗走进千家万户,可感可触。
文旅深度融合,融入现代生活。我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支持非遗有机融入景区、度假区,支持建设非遗特色景区,推出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研学产品等,让非遗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为进一步推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2023年,我省通过开展调研全面摸清非遗与旅游融合工作基本情况,推进梳理建立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培育特色线路。今年中秋节前夕,“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现场交流活动暨2024抚顺满族风情旅游节”拉开帷幕,以非遗赋能旅游、旅游活化非遗,展示辽东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独有魅力,助力辽宁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
服务重大战略,助力乡村振兴。随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建设的深入推进,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了辽宁省长城沿线非遗传承保护项目,加强了辽宁省长城精神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推动了非遗系统性保护,完善了名录体系建设。去年12月举行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经验交流活动,深入交流长城文化价值和文物遗产保护传承的有效做法,进一步传承长城文化,彰显长城精神。2023年,省文化和旅游厅会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乡村振兴局,公布17家辽宁省非遗工坊,推动非遗保护,带动就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风文明。
推动非遗“走出去”,讲好“辽宁故事”。近年来,我省积极推动辽宁非遗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往来互鉴,展示辽宁非遗保护成果,推广非遗特色产品。仅2023年,我省就组织47个代表性项目、137名代表性传承人参加了文化和旅游部以及其他省市开展的非遗展演交流活动。今年春节期间,6个具有浓郁辽宁地域文化特色的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远赴俄罗斯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展示辽宁魅力与风采。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连续4年组织传承人参加“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与塔城地区共同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交流活动,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往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了辽宁力量。
责编:王世海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