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考古场所遗址公园成为开放课堂
我省考古研学基地“指南”出台——
让考古场所遗址公园成为开放课堂
考古研学在我省的扩围,将推动公众考古升级换代。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朱忠鹤
核心提示
近日,《辽宁省文物局关于做好推进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通知》正式下发,《考古研学基地建设指南(试行)》也一并推出,这意味着,我省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又增添了新内容。通知的出台,在我省各领域引起了热议,多方既给予希望,又发表真知灼见。
可供考古研学场所清单出炉
“考古工地,禁止入内”,在我省一些考古工地,出于安全保护考虑,一般会悬挂这样的标识牌。今后,这些让人感到神秘的考古工地有望向公众开放。记者11月18日获悉,《辽宁省文物局关于做好推进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通知》已正式下发,《考古研学基地建设指南(试行)》也一并推出。
探古钩弦,一眼千年。近年来,我省公众尤其广大青少年对考古的热情一路高涨,他们或通过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感受考古专业的魅力,感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或通过“考古盲盒”等文创产品亲手感受考古乐趣。为回应公众对考古的浓厚兴趣,近年来,我省各级考古部门也相继举办了形式多样、主题不一的公众考古活动,让公众能够走进模拟考古现场及考古实验室,在考古工作者的指导下近距离感受考古魅力,破译隐藏在陶片中的历史密码。但是,公众考古也存在着举办不定时、活动时间较短、无法形成体系等问题。
为加强辽宁考古成果传播,让公众在研学实践活动中近距离感受考古魅力,我省推出考古研学活动,这不仅满足了公众对考古的浓厚兴趣,同时也弥补了公众考古的不足。
按照通知要求,我省将开放考古研学资源,具体来说,就是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建立和发布可供考古研学的场所清单,鼓励考古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考古科研院所、考古标本库房、考古工地等具备考古资源及研学条件的机构、场所,规范有序开展考古研学活动。
此次考古研学的具体细节要求也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同时,《考古研学基地建设指南(试行)》也一并推出,明确提出考古遗址发掘或展示场所要参与考古研学须具备一定条件要求。比如,要有同时容纳20人及以上团队的场地空间,完备的安全防护措施;要遗迹现象清晰、遗存性质明确,有明确的参观流线或实践区域,能够展示或体验考古工作流程;遗址保存及保护管理现状具备开放条件,不影响文物安全以及考古发掘工作正常开展。特别提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存在结构失稳及其他安全隐患等情况的考古遗址不适宜开展考古研学。
让学生在“玩”中认识传统文化
通知及指南的出台,在我省相关部门引起广泛关注。
近年来,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一直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众考古”活动,并形成考古活动品牌。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丛丽莉表示,此次我省推进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意见的出台,对考古部门而言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后,沈阳考古部门将围绕“历史沈阳、文化沈阳、山水沈阳”金名片,依托沈阳不可移动文物、文物保护成果、博物馆及孕育文明的绿水青山等的文旅资源,在持续开展的“沈阳公众考古活动季”中,推出更多贴地气、有温度、有质量的“沈阳考古研学之旅”活动,让文化遗产不再只是课本上的文字,让青少年学生在玩中研、在游中学,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中华文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
位于我省朝阳市的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馆长王轩龙表示,我省大力推行考古研学活动给“牛河梁”带来利好,既利于扩大包括牛河梁遗址在内的红山文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也利于遗址公园发展。“结合文件精神,我们计划从三大方面下大气力。”王轩龙透露,一方面增加模拟考古发掘区,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发掘,感受考古发掘魅力;一方面制作一本与红山文化有关的漫画书,让这一重要史前考古学文化能够借助通俗画面语言浅显表达;再就是推出“牛河梁红山文化研学课堂”,结合编著的研学教材,邀请志愿者和讲解员走进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让更多人知道红山文化。”
锦州市国和小学德育副主任兼班主任宋姣对我省全面力推的“考古研学”活动充满期待。她表示,作为一种全新的研学形式,“考古研学”的推出,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习从课本走向了实践。此前,国和小学曾经组织过小学生开展化石探索研学活动,学生们参与度很高,热情很高。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吕俊芳表示,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的出炉,对辽宁是十足利好。辽宁拥有红山文化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考古研学的开发利用能使更多游客深入了解底蕴深厚的辽宁,拓展辽宁旅游宽广领域,增添辽宁旅游文化色彩,吸引到更多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从而扩大辽宁旅游客源。同时,考古研学的开展能促进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例如,提升交通便利性、增加餐宿等服务,这不仅服务于研学活动,也在整体上提升了辽宁旅游的接待能力和品质。
同时,吕俊芳认为,辽宁要提升考古研学的吸引力,需做好产品顶层设计。首先在产品内容上,要深挖辽宁独特的考古资源。比如,将研学与专业学者讲解、游客体验模拟考古、非遗制作技艺相结合,加深公众对考古的理解与记忆。其次,在产品形式上,注重多样化和灵活性。开发“线下+线上”考古研学课程,通过3D建模、虚拟现实等技术,使游客沉浸式体验辽宁的考古文化。推出亲子考古研学套餐,设置多元考古研学产品,增进亲子间的互动与交流。
最后,在营销推广上要综合利用多渠道。通过社交媒体、旅游网站等平台,发布考古研学视频、图文,邀请网红参与体验并分享,提高知名度。加大与学校、教育机构合作,将辽宁考古研学纳入其校本课程。
责编:卞地诗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