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力重工二期项目精心打造世界一流船舶生产基地——从荒地到“未来工厂”仅用五个月
本报记者 侯国政
大连长兴岛渤海湾畔,一座由17个超大型车间构成、建筑面积超20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拔地而起,其蓝色外观与浩瀚的海洋浑然一体,车间内配备大量崭新铮亮的高端设备设施,智能化生产线成为行业标杆。
刚刚投入运营的恒力重工二期项目,是恒力集团按照“十年不落伍”标准精心打造的世界一流船舶生产基地。
记者曾在去年8月15日和今年1月15日,分别参加恒力重工二期项目“未来工厂”的开工和投产仪式。这里从一片荒地到“一座工厂”,从“蓝图”到“现实”,前后仅仅用了5个月,再次创造了“恒力速度”。
出于寄托着向海图强、逐梦海洋强国和制造强国的美好愿景,恒力重工一期和二期项目两个工厂,被分别命名为“海洋工厂”和“未来工厂”。
“大家常说,恒力总是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可能变为现实,凭借的就是‘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干劲。”恒力集团董事长、总裁陈建华介绍,作为行业新军,恒力重工全面运营两年来,实现开工建造船舶34艘,下水11艘,造船订单签到了2028年。
立春时节,恒力重工产业园建设生产“热度”和“速度”不减。记者看到,与二期项目“未来工厂”陆地相连、海域相接的一期“海洋工厂”,下水后的各种船舶在码头岸边依次排开,或等待试航,或等待交付,蔚为壮观。
世界500强企业恒力集团扎根长兴岛15年,累计完成投资超过3000亿元。在建起一座世界级石化产业园区后,又跨界进军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业,专门成立恒力重工集团,一期项目就是2022年7月竞拍收购闲置10年之久的原STX(大连)资产,在2023年1月28日实现全面运营后,迅速汇聚了全球知名设计、质量、生产专家,组建了国际化运营团队。2024年,恒力重工迸发强劲发展势头,首制船交付、首台发动机交付、首艘30.6万吨VLCC出坞下水。
今年1月18日,恒力重工成功交付两艘8.2万载重吨散货船,这是首次实现单日连交两船,也是2025年开年首次交船,喜迎“开门红”!
恒力重工旗下恒力造船(大连)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孝海告诉记者,与一期“海洋工厂”相比,二期“未来工厂”最突出的特点是产品大型化、高端化,主要聚焦超大型集装箱船、超大型油轮、超大型液化气运输船等高附加值绿色船舶和高端海工装备制造业务。
恒力重工目前具备大规模生产和大批量招工条件,今年计划招聘3万名优秀生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劳务工人。一期32万平方米的劳务队生活区已投入使用。“恒力重工全面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加工钢板230万吨、建造超大型船舶150艘、生产发动机180台,年产值将突破700亿元。”王孝海说。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随着二期项目“未来工厂”的投产,恒力重工打造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世界一流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的步伐越发坚实有力。
责编:周艺凝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