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亚冬会告诉“十五冬”(上) 这样办赛更精彩

图为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闭幕式场景。 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 朱才威
核心提示
2月14日,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亚冬会”)在一片赞誉声中落下帷幕。这场冰雪盛宴不仅让“尔滨”火爆全球,也为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树立了新标杆。作为2028年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简称“十五冬”)的承办地,辽宁如何借鉴哈尔滨的成功经验,办出一届更精彩的赛事,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记者深入亚冬会赛场,采访多位专家、学者,从哈尔滨亚冬会的成功之处入手,探讨“十五冬”的筹办之道。
高效、创新与融合
哈尔滨的成功秘诀
“在仅一年多的筹备时间里,哈尔滨不仅运用了先进的科技办赛,还展现了城市的独特魅力,堪称最成功的一届亚冬会。”2月14日,亚奥理事会第一副主席霍震霆在闭幕式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评价。
哈尔滨亚冬会的成功秘诀在于高效、创新与融合。尽管筹备时间紧张——从2023年7月8日申办成功到2025年2月7日正式开幕,仅有580天,但哈尔滨凭借雄厚的冰雪运动基础和丰富的办赛经验,成功完成了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哈尔滨的成功得益于其冰雪运动的深厚底蕴。作为“双亚冬之城”,哈尔滨曾在1996年举办过第三届亚冬会,具备一定的场馆设施基础。本届亚冬会的“2地9馆37村”场地全部利用原有设施进行维修改造,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和绿色低碳技术。亚奥理事会副总干事维诺德评价道:“一些场馆设施已达到冬奥会标准。”
“虽说家底殷实,场馆都有,但仅仅维修改造升级,就是一项大工程。没有高效二字,是万万不能的!”哈尔滨亚冬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高效的关键在于统筹规划和执行力。我们从一开始就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确保每个环节无缝衔接。”
亚冬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哈尔滨的精心筹备。在闭幕式现场,当20余名志愿者代表从幕后走到台前,全场掌声雷动。在这20余名志愿者代表的背后,是近6000名赛事志愿者的辛勤付出,是超过2万名城市志愿者的热情好客,是各行各业从业者在风雪中的默默坚守……
置身亚冬会赛场,服务保障亚冬会的志愿者无处不在——迎来送往、交通保障、竞赛组织、媒体服务,以及安保、医疗、救援等。亚奥理事会总干事侯赛因·阿尔穆萨拉姆对本届亚冬会给予高度评价:“感谢哈尔滨亚冬会给予了我见过的最好的医疗服务,也要感谢热情的志愿者。”
筹备时间虽短,但哈尔滨亚冬会的筹办脚步飞快——特许商品的经营线上、线下皆火爆,赛事期间多个爆款商品售罄;门票销售于2月1日15时启动,速度滑冰、短道速滑等热门项目的票价在200元至800元之间,放票不久就被迅速抢光……
辽宁省体育局产业处处长李志刚向记者表示,大型赛事活动对扩大消费、拉动经济的积极效应日趋显著。据估算,哈尔滨亚冬会赛事开启后,参赛人员及观众、媒体记者、志愿者等直接参与者将近10万人,直接带来五六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效应。
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公开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假期,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1215万人次,同比增长20.4%,总旅游花费191亿元,同比增长约17%。因亚冬会,哈尔滨收益丰厚!
“快而不乱”的筹办模式
辽宁找到参照目标
如何筹备“十五冬”,辽宁需要向哈尔滨亚冬会取经。“在这个时间节点,我们当然不会错过深入一线、实地向哈尔滨亚冬会学习的机会。”“十五冬”辽宁省筹委会综合部副部长、省体育局竞体处副处长金石峰向记者表示,“省筹委会各个主要部门,包括沈阳赛区、抚顺赛区、大连赛区都派出相关人员,实地、实景考察学习。”
为了更好地向哈尔滨亚冬会学习,“十五冬”辽宁筹委会顾问、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原主任赵英刚发明了“影随”一词,“像影子一样追身、贴身,无缝衔接式地学习。另外,就是只学习,不参合、不添乱。”赵英刚解释说。
学习归来谈体会,金石峰直言,哈尔滨亚冬会那种“快而不乱”的筹办模式,为辽宁提供了重要启示,“辽宁筹办‘十五冬’的时间相对充裕,但如何高效利用这段时间,是我们需要重点学习的。总之,必须提高效率,全力推进。”
有别于哈尔滨亚冬会的比赛场馆全部为现有设施改造升级,“十五冬”的主要场馆需要新建。省体育局副局长王冬强调:“‘十五冬’需要20个比赛场馆,像抚顺龙岗山雪上运动中心、沈阳王家湾冰上运动中心等主要场馆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我们必须考虑场馆的赛后综合利用问题,确保其具有长期使用价值。”
场馆之外,哈尔滨亚冬会丰富的办赛经验令人赞叹。其实,体育大省辽宁也具有丰富的办赛经验,但更多局限于夏季项目,2013年举办了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
在冬季项目,特别是冬运会、亚冬会等冬季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方面,辽宁的办赛经验还很欠缺。
除了场馆建设,辽宁还需学习哈尔滨在赛事组织、后勤保障、志愿者管理等方面的经验。金石峰强调:“这些‘软件’更为重要,必须事无巨细,提升服务质量。”此外,辽宁还应借鉴哈尔滨的冰雪经济模式,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魏宝涛指出:“辽宁拥有丰富的冰雪文化和旅游资源,应借助‘十五冬’打造独具特色的冰雪经济模式,需要好好谋划、推进,借助‘十五冬’,辽宁冰雪经济也要出圈。”
哈尔滨亚冬会的成功,为辽宁筹备“十五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辽宁在筹办过程中,既要借鉴哈尔滨的高效、创新和融合之道,也要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一条简约、安全、精彩的特色之路。通过办好“十五冬”,辽宁不仅将展现振兴发展的新成果,也将为全国冰雪运动的发展贡献新的力量。正如古人所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取经哈尔滨,在辽宁举办的“十五冬”必将更加精彩。
责编:周艺凝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