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宪:在生活中“找”提案 为发展献良策
本报记者 王 月
“全国两会快要到了,今年格外激动、兴奋!”2月17日,全国政协委员、辽宁海帝升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宪收到朋友的一条微信,他看着手机会心一笑,很是理解朋友的“溢于言表”——去年,金宪在准备一件关于加强含毒品成分药物销售管控的提案时,曾向这位远在上海的好友“求助”,想了解青少年滥用相关药品的真实情况,朋友起初有些“警觉”、“不太配合”,金宪没少给朋友做思想工作,当得知金宪想通过这件提案更好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时,朋友的态度发生了转变,积极帮忙,金宪的调研得以顺利开展。
金宪深知,让朋友态度发生转变的,并不是因为“朋友情面”,而是提案牵动的“大民生”。“我的提案都来自生活,我们为百姓发声,说的都是‘急难愁盼’,大家愿意推动它落地见效。”当了七年全国政协委员,金宪在准备提案时一直坚持一个标准,要关乎千家万户,要有普遍性。
源于生活,为的是找准“小切口”。“一次感冒,我15岁的孩子到药店不一会儿就买回了一堆感冒药,实际上这里面就存在安全隐患。”几天后,感冒刚见好,金宪就来了精神准备起草关于药物销售管控的提案。形成每件提案,金宪要同时做三件事:搜集研究大量事实资料和法律法规文件,开展实地调研,理清思路形成书面材料。
要撬动“大民生”,还得“高于生活”。几个月里,金宪到相关部门调研了5次,掌握了翔实数据。为什么还要大费周章“求助”上海的朋友?金宪笑着说,“每件提案都要多走几个地方,有时出差顺路调研,有时专程跑一趟,为的是了解更多情况。”在与公安、食药监等部门深入了解,参考专家建议的基础上,金宪提出多部门协同执法、规范药房经营、落实实名登记等务实建议。
虽然是“老委员”,金宪的履职热情不减。今年,他一共准备了五件提案,涉及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监管标准、建立商家与消费者“双向评分”机制等内容。每一件提案,都彰显着全国政协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
记者手记
如果从第一次当选沈阳市人大代表算起,加上后来作为省政协委员和全国政协委员,金宪的履职故事已经书写了二十多年,提交的建议、提案总数近百件。
从群众中来,为的是真实反映社情民意,诠释的是履职为民的职责和情怀。“我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别人会不会也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们能不能做点什么?”因为肩上的一份责任,金宪在生活中总是时时保持一份关注,听民声汇民意。
到群众中去,才能找到良策实招。发现问题不是终点,解决问题才是目的。聚民智、解民忧,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才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信任。
责编:李莹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