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部“辽字号”精品接连上榜 文学辽军尽展原创实力
本报记者 刘臣君
核心提示
近日,辽宁文学创作迎来丰硕成果,19部“辽字号”文学精品入选中国作协支持项目及全国重要文学榜单,涵盖长篇小说、儿童文学、短篇小说等多个门类,展现了辽宁作家群体扎根现实、多元创新的创作活力。
3部长篇力作频获瞩目
在长篇小说领域,孙惠芬的《紫山》凭借对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精神变迁的深刻书写,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第五期支持项目。该计划旨在推动具有时代高度的文学精品,此前已助力多部现象级作品走向全国。老藤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草木志》则以生态文化为切口,荣登第二届芙蓉文学双年榜;继长篇小说《大辽河》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之后,津子围聚焦乡村振兴主题的《苹果红了》入选首届农村题材文学作品推荐书目。这3部作品共同构成辽宁文学观照现实、回应时代的厚重篇章。
擅长以细腻笔触描绘城乡变迁中个体命运的孙惠芬的创作始终扎根乡土,关注普通人的精神世界,早期作品如《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等已获鲁迅文学奖等荣誉,《紫山》延续了她对农村现实的深刻洞察,并融入对 “自由灵魂跨越疆界” 的哲学思考,强调文学应穿透地域文化差异,直抵人类共同的情感内核。《紫山》以辽南山区为背景,通过3位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展现了20世纪中国乡村普通百姓在时代变迁中的心理震荡与精神蜕变,刻画了城镇化对传统乡土社会结构和个体灵魂的冲击,塑造鲜明人物群像,被专家评价为 “细密又深入地展现了城镇化对人的灵魂带来的巨大冲击”,并通过微观视角折射出时代赋予人心的复杂变化,为现实题材文学提供新的观察角度。作品《紫山》创作历程丰富,2024年11月,辽宁省作协联合多家出版社在北京举办改稿会,多位文学评论家与编辑提出修改建议,孙惠芬进一步打磨后,2024年12月,《紫山》从91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第五期支持,成为12个入选作品之一。
据悉,兼具“时代性与文学性”的《紫山》下月将在《收获》杂志首发。
短篇新锐持续霸榜
长篇小说之外,文学“辽军”在短篇小说创作上亦展现出澎湃的新锐动能。班宇的《飞鸟与地下》实现“四榜连登”:不仅入选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2024中国文学年度档案,还入选《扬子江文学评论》年度文学排行榜及中国小说学会“中国好小说”榜单,并摘得长篇小说选刊首届“红西凤杯·最受读者欢迎小说奖”短篇小说奖。该部作品与双雪涛的《巴黎朋友》、牛健哲的《现在开始失去》共同跻身2024收获文学榜短篇小说榜前十,分列第一、第八、第九位。此外,牛健哲的《耳朵还有什么用》、庞滟的《寻租》分别入选中国作家网“优秀中短篇”年榜及中国小说学会年度好小说榜单,凸显辽宁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捕捉与艺术转化能力。
据了解,青年作家牛健哲已连续3年进入收获文学榜,2022年,他的作品《造物须臾》入选2022年收获文学榜短篇小说榜第六名。该作品以独特的叙事视角探讨人与世界的关联,展现了牛健哲对短篇小说形式的成熟把控;2023年,其作品《音声轶话》位列2023年收获文学榜短篇小说榜第二名,“标志着辽宁青年作家进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者的视野”;2024年,短篇小说《现在开始失去》成为他第三次进入收获文学榜入选作品,在他跻身中国短篇小说创作的一线阵营后,成功站稳脚跟。
儿童文学创作继续领跑
除了长篇小说的突围以及青年作家们的连续登榜,作为全国儿童文学创作重镇的辽宁,继续领跑全国。刘东的《回家的孩子》、常星儿的《被装上马车拉走的童年》及肖云峰的《一个人的赛跑》3部作品,以细腻笔触刻画儿童成长中的情感与困境,共同斩获2024年冰心儿童图书奖。张忠诚的《谁在林中歌唱》更是一举登上“中国好书”2024年12月榜及《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第四季度影响力图书榜,被评价为“用诗意叙事唤醒童年记忆的匠心之作”。
“《谁在林中歌唱》这篇小说是写国歌的,但我没有写聂耳和田汉,我写下的是《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的人的故事,也写下了歌唱《义勇军进行曲》的人的故事……在林中歌唱《义勇军进行曲》的人,每一个都是乐观和希望的缔造者。他们像极了一片片树叶,无数的叶子丰茂成了森林的盛景。他们歌唱正义和勇气,更歌唱爱和温暖。”儿童文学作家张忠诚说。
文学评论家韩春燕认为,辽宁作家群始终保持着对现实生活的深切关怀与艺术探索的先锋意识,此次多部作品在全国榜单中“多点开花”,标志着“文学辽军”正以集群姿态为中国当代文学注入强劲力量。未来,随着《紫山》等作品的发表与传播,辽宁文学有望在中国文学版图中标定更鲜明的坐标。
辽宁省作协主席周景雷介绍,此次19部辽字号文学作品入选中国作协支持项目及全国重要文学榜单,是辽宁实施新时代“文学精品孵化工程”的阶段性成果。近年来,辽宁通过重点作品扶持、青年作家培养、改稿研讨会等机制,推动文学创作从“高原”向“高峰”迈进,入选作品既有关注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回望历史等宏大命题的厚重之作,也有聚焦个体命运、童年记忆的温情书写,形成了传统与创新赓续、时代性与地域性并重的创作格局。
责编:周艺凝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