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视点丨一片叶子如何泡出两种新味


春日和煦,茶山初醒。这两天,浙江近2万亩特早生绿茶“头茶”同步开采,奏响了春茶季的序曲。杭州梅家坞,中国农科院茶研所附近的茶田里,新品种中茶108号愈发葱绿。
20多年前的春茶季,当一批批嫩芽在这片茶田里探出新绿,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也来到了这里。
站在茶田里,习近平与女工交谈,了解她们采茶的收入和生活状况。从茶田出来后,他穿着被露水打湿的衣服,又走进了茶研所的实验室和西湖龙井的炒制车间。
不仅要喝茶,更要喝出茶文化。一缕茶香中,意韵悠长的文化,始终牵动着习近平的心。

赶大旗、迎龙灯,每逢春秋两季,金华磐安玉山古茶场就热闹非凡。这里是全国唯一集茶叶生产、交易、茶文化于一体的宋代茶场遗址。然而二十多年前,古茶场却是另一番衰败的景象。
2006年6月13日,时任金华磐安玉山镇党委书记孔令维就是在这里给习近平泡了一杯当地的磐安云峰。
让茶叶优势、文化优势和生态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习近平的亲自指导和推动下,磐安不仅修缮了古茶场、建造了茶博馆,更重新挖掘并弘扬了赶茶场、春社、秋社等民俗活动。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古建筑,焕发出全新的生机。

2002年11月25日,习近平带队到景宁调研。当听到惠明茶是当地的特色茶,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时,他说“茶文化博大精深,茶业经济的潜力是很大的。”并叮嘱当地干部,“这个品牌要打大一点,响一点。”
2003年4月9日,习近平来到安吉黄杜村考察茶园,对于黄杜村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发出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由衷赞叹。
闻着满园茶香,2006年,习近平在《茶博览》杂志发表的署名文章《世界茶乡看浙江》,文章中再次提到要“丰富和弘扬茶文化,增强浙江茶业的影响力与渗透力”。

作为国家级非遗“西湖龙井采摘和制作技艺”传承人,2020年3月,樊生华在西溪湿地的摊位炒茶时,就碰上了前来调研的习近平。他回忆道:“总书记抓一把茶闻了一下,他形容得很幽默的,两个巴掌炒出来的茶,是现代有些科技无法完成的。”
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坚定了樊生华想要推广西湖龙井采制技艺的决心。他找来专业运营团队,拍茶叶采摘、炒制技艺科普短视频,开直播间网上卖手工茶,密密麻麻的评论区里,想学炒茶的IP地址来自天南海北。

如今,浙江茶叶一产的产值突破300亿,是新世纪初的近15倍。加上茶旅游、茶休闲、茶养生等茶文化产业,浙江茶叶全产业链产值高达1180亿。
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茶事、茶道、茶宴,共谱悠然流淌的江南茶韵。
如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已经办至六届,不同文化在一盏清茶中相遇、交融,共同品味这份源自东方的馨香。
责编:徐 硕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