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
刘逸南
李清照写“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说的正是这北方的早春二月。寒流与暖意拉锯,昨日还春风拂面,今朝又见檐下冰凌。这般反复,叫人穿衣也难,脱衣也难,连带着心绪也有些不安。
清晨推窗,寒气扑面。远处的天空像一块未化的冰,泛着青白的光。天际的云絮总带着霜色,忽而化作泼墨洇染的灰白,忽而舒展成宣纸上晕开的烟霭。河面上的冰层裂开了,露出一线流水,映着天光,粼粼地闪。几只燕子掠过水面,剪影轻盈,却不敢久留,匆匆向南飞去。
街上的行人裹着厚衣,步履匆匆。老妇人提着菜篮,在巷口驻足。年轻人有些前卫的已经换上了薄装,只是走几步就要搓搓手,呵一口白气。孩子们最是欢快,踩着路边的残雪,溅起细碎的水花。
午后,太阳终于露了脸。屋檐上的冰凌开始滴水,叮叮咚咚,像一支早春的曲子。河边的石阶上,三三两两坐着晒太阳的老人。他们眯着眼,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话题总绕不开这善变的天气。忽然一阵风吹过,老人们齐齐缩了缩脖子,有人起身,说又像是要飘雪了,得赶紧回家。
故宫的朱墙正被料峭的北风揉皱,檐角垂冰渐次融化成细碎玉珠,坠落的刹那惊醒了瓦当间的青铜铃铛。几位裹着围巾的老者踏着太极步碾过金水桥,棉袍下摆扫过尚未消融的残雪,仿佛历史长卷里走出的墨色剪影。转角处的老边饺子馆蒸腾着白雾,灶台上铜锅里翻腾的饺子泛着油花,鲜香与寒风在百年老店的雕花窗棂间缠绵。
李清照笔端的“乍暖还寒”,是凝结的水珠在梅枝上碎裂的时辰。檐角的垂冰渐次化作珠帘,风过时叮咚作响,仿佛故人徘徊在帘外,欲叩还休。这般时节,檐边新挂的冰凌还似玉带,剔透中藏着未褪尽的寒意。
遥想古人,此刻虽还寒峭,已有文人雅士携着诗卷聚于廊下,煮雪烹茶,待檐角冰凌坠地成声,便赋诗曰:“且共春风容易老,莫辞醉眼看花频。”檐角垂下的冰凌渐次消融,而春意早已随着新生的嫩绿,攀着斑驳的砖墙,丈量着北地的苏醒。
这样的时节,万物都在等待。等一场真正的春暖,等一个确定的归期。而人在这冷暖交替中,也像那未开的花苞,既期待绽放,又畏惧春寒。这便是最难将息处——在希望与迟疑之间,在冬天与春天之间,在旧岁与新年之间,悬着一颗企盼的心。
子夜时分,浑河两岸的霓虹渐次熄灭。24小时书店的落地窗前,捧着热咖啡的年轻人望着对岸的盛京大剧院,玻璃上凝结的水珠将星光折射成细碎银河。河底的淤泥正在解冻,蛰伏一冬的鱼群搅动着暗流,水草的清香顺着水面悄悄漫过故宫的朱墙——这座在工业轰鸣与历史文化中沉睡的古城,正在春雷的隐隐呼唤中,舒展着钢铁与草木交织的脉络。
责编:周艺凝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