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投入“真金白银”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
本报讯 记者唐佳丽报道 工业是辽宁经济的命脉。近年来,我省抓住机遇,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2月26日,记者从省财政厅了解到,2024年我省筹措资金35亿元,为构建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财政保障。
面对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卡脖子”问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不足、流通体系现代化水平不高等难点、堵点、卡点,我省总结近年来的经验做法,修订完善了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集中资金解决难题。同时,按照财会监督总体部署,开展工业领域重点项目财政资金监督检查,针对项目实施进度缓慢、资金闲置滞拨问题,督促相关市县加快项目建设和预算执行,并积极筹措项目前期经费,加大培训力度,指导市县形成高质量项目储备,抢抓“两重”“两新”等政策机遇,深入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技术升级改造。
围绕全省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22个重点产业集群,我省去年统筹资金16.8亿元,全力支持链主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等。2024年,全省工业投资增长13.4%。充分发挥产业场景优势,我省争取国家竞争立项资金7亿元。沈阳市、大连市获评全国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每市获中央资金3亿元,盘锦市获评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获中央资金1亿元。
补短锻强的同时,我省还把资金投向对产业发展底板的“加固”。筹措资金5亿元,支持产业创新发展,2024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3%,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筹措资金3.2亿元,提高产业发展服务保障水平,去年全省新增省级5G工厂25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12个、工业互联网平台17家。筹措资金3亿元,对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等优质企业予以奖励。2024年,梯度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20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家,8家企业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9家企业获评国家及重点“小巨人”企业,60家企业获评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为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我省大力推进免申即享、惠企助企。会同工信部门实施相关政策,原来的“企业申请、层层审核批复”等10个环节,精简优化至“信息匹配、拨付资金、兑现政策”3个环节,缩短评审时间至少2个月,每户企业每年节省报审费用千余元。全年共兑现奖补资金1.7亿元,惠及企业320余户。发放流动贷款贴息补助,按照年化利率2%,对专精特新企业流动贷款贴息补助0.3亿元,惠及企业137户,带动金融机构贷款40.5亿元,财政资金放大效应达120多倍。此外,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建设。由“直接补助”改为“股权投资”,将“资金”变“股金”,最大程度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
责编:姚晟琦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