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让更多人享受文化熏陶感受音乐魅力
本报记者 任梓溪
“海外客商订购的这批钢琴,咱们很快就会发货了。”和往常一样,全国人大代表、东北钢琴乐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文早早来到厂区,交代着钢琴出口的时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我得抓紧时间好好打磨完善准备的建议。”张晓文话语铿锵有力。
怀揣着对中国乐器工业的热忱,张晓文从19岁起便在东北钢琴厂当技术工人,经历了东北钢琴的辉煌与衰落,也亲手开启了东北钢琴的盘活与复兴。厂房里一行被时光磨得斑驳的红色标语仍然醒目:创世界级品牌,扬中国人志气。“这是我们东北钢琴厂当年的口号,我们一直遵循至今。”张晓文自豪地说。
办企业,她从学徒做到“掌门人”,执着守护钢琴梦;当代表,她走出车间深入市场,奔走助力乐器产业高质量发展。张晓文的日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这一年她调研的城市、企业和心得体会。近年来,国内钢琴总产量逐步减少,如何才能激发钢琴市场活力?张晓文思考着、行动着,她把推动我国钢琴和乐器产业健康发展作为代表建议的重点,前往上海、广州等地,考察市场行情,分析症结所在。从提升钢琴质量入手,到打造首家东北钢琴融媒体直销中心,设立“共享琴房”圆梦计划公益项目,张晓文把建议从“纸上”落到“地上”。截至目前,全球超1亿人次通过直播进入展厅了解东北钢琴,也有超1万人次在“共享琴房”体验过东北钢琴的美妙与悠扬。
“人民需要琴声”。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在走访调研时,张晓文了解到辽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有孩子从不与外界交流,唯独对钢琴情有独钟,她便送给孩子一架钢琴。“孩子看到钢琴后,用小手摸我的脸,那一刻我知道我做对了。”说到这,张晓文的眼睛湿润了。此后,她一直致力于将“共享琴房”推广到社区、孤儿院、养老院,帮助更多人圆音乐梦。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连串的深入调研让建议更有可行性。“今年我的建议也会向帮扶特殊群体倾斜,让更多人享受文化的熏陶、感受音乐的魅力。”张晓文说,下一步她还要打造从买琴、练琴、学琴到考级的一站式服务,让琴声融入百姓生活,让乐器产业拉动内需,推动乐器产业奏响振兴强音。
记者手记
“人活一辈子,不就为了干成点事儿吗?”接受采访时,张晓文飒爽干练的形象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已经履职两年,但谈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时,她仍难掩内心激动之情。
在记者眼里,张晓文既有企业家的沉稳干练,又有人大代表的为民情怀,一次次走访调研的探寻、一份份议案建议的落实,离不开张晓文扎根泥土的行动和思考。
“念民之所需,行企之所盼,双重身份、同样担当,只有心里装着群众,才会培育好市场。”张晓文挂在嘴边的话,正是她当好代表、办好企业的底气。
责编:周艺凝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