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在校生创办的企业估值已超5000万
这家在校生创办的企业估值已超5000万
生产的动物仿生机器人应用于渔业养殖、森林防火等领域

粼动仿生研发的袋鼠机器人适用于森林防火等应用场景。 本报记者 杨靖岫 摄
本报记者 金晓玲
机器人就要长成人的样子吗?不是的,它可能是人的形态,可能只是一只金属手臂,也可能长得像海龟、袋鼠、青蛙……
3月24日,在位于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沈阳粼动仿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粼动仿生”),记者见到了形态各异的机器人,它们有的还在迭代进化中,有的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开始发光发热。目前,这家由在校大学生创立并运营、年纪还不到1岁半的企业,已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获得数百万元的战略投资,公司估值超过5000万元。
粼动仿生的创始人兼CEO储逸尘是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博士生。几年前,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关注到渔业养殖中水质检测工作量大、鱼群病害发现不及时等问题,于是在东北大学创立了仿生智能实验室,带领团队深耕水下仿生机器人领域。2023年11月,在东北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的指导下,粼动仿生正式诞生,在钻研技术的同时,加快推进产品市场化。参与仿生智能研究的团队规模逐渐扩展到50余人,全部为东北大学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
仿生海龟机器人是粼动仿生的明星。“海龟背上的凸起是雷达,能打开的这部分是料仓,身体内部装着各种传感器,下方还有履带,可以自主从沙地下水、两栖生活。”公司副总经理、硕士生郝天成详细向记者介绍海龟机器人的特长。
“它的核心技术是国内首创的低驱动仿生推进技术及鱼群病害监测系统,覆盖鱼眼、鱼鳃、鱼唇、鱼鳞等关键部位的检测,可以一边监测水质、检测鱼的情况,一边根据实时数据调整投料,还能下潜作业。”郝天成说,“最厉害的是,低驱动技术减少了电机使用,类似于滑动式运动,可以让机器人与鱼儿友好共处,不打扰它们的正常生活,并且大幅降低产品成本。”目前,公司研发的低驱动仿生机器人矩阵及智能化养殖管理平台已在大连、葫芦岛等地应用,为当地渔业养殖提质增效、智慧化发展贡献力量。
粼动仿生自主研发的系列仿生机器人正在快速“成长”。擅长跳跃的袋鼠机器人,水平跳跃高度可以达到30厘米至40厘米,能够适应森林防火等应用场景;面向教育领域开发的青蛙机器人与成人手掌大小相当,采用磁吸接口的快装设计,安装、学习都非常方便。
在公司的研发区域,一个尚在修改、测试中的农业机器人引起记者的注意。“它的形态目前保密。”郝天成神秘地说,“现在能确定的是,它可以搭载不同模块,根据农作物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进行快速调整和作业。”
比如种植稻田画,通过搭载播种模块,这款机器人能直接对图像进行分析,自主决定在什么地点播种什么种子,实现精确插秧,告别卫星定位、插竿、牵线、画轮廓再进行播种的传统模式。“直接种就完了,省时省力还不会出错。”储逸尘笑着说,“目前已经有应用项目在洽谈了。用不了多久,它就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责编:李莹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