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科技赋能绘就春耕新图景
本报讯 记者王刚报道 春光无限好,耕作正当时。围绕打造全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这一目标,盘锦市发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备足农业科技“利器”,为筑牢粮食安全屏障做好充分准备。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落实这一部署,盘锦市预计今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83万亩以上,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66万亩,稻蟹共生养殖面积97万亩,通过推广新型栽培技术、应用新型农用机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耕出新“丰景”。
盘锦市为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现已将永久基本农田中的147.6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占比达76%。位于盘山县太平街道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面积6300亩,推出“小田变大田”格田改造、“沟渠路一体化”灌溉排水设施建设,新增水稻种植面积400亩。示范区内,不仅全机械化作业,还配置了智慧监管系统,对田间温度、水分、光照、虫情进行实时监控并给出评估,自动化液位仪全天候监测水位,给排水闸门可根据水位情况自动开关。盘锦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这里管护1000亩地需要8个人,现在只需要两个人。
倡导“农机和农艺高度融合”,今年配备北斗导航辅助系统的农机具即将成为盘锦春耕战场上的“主角”。截至目前,盘锦市配备80马力以上大中型拖拉机2348台、配套设施设备3132台,北斗导航驾驶辅助设备140台套,无人驾驶航空器215台。这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的应用,将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精准度和效率。
眼下正是水稻育秧时节,盘锦市计划育秧4000万盘以上,育秧面积1.4万亩以上。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内,全自动水稻育秧流水线正高效运转,育秧盘被整齐有序送入温室大棚内进行催芽、培育。智能化的操作模式,大幅节省了人力成本。盘锦市正加大力度推广应用亚美柯水稻钵苗插秧机,采用推、接、落、送、插“五步栽插法”,实现水稻机械化移栽精准化作业,不伤苗不伤根,立苗快,无返青期,测算可增产5%至10%。
责编:杨 旭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