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文物引7万省外观众逛辽博
本报记者 朱忠鹤
人头攒动,络绎不绝。
继今年春节假期观众突破11万人次后,今年的“五一”假期,辽宁省博物馆线下观众人数增至11.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43.81%。
“五一”假期,来辽博参观的省外观众占比继续上升,达到66.4%,超过7万人次。省外观众来源地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东。
5月4日,来自山东烟台的耿女士一家三口在“古代辽宁”展厅红山文化展区前驻足。耿女士说,她早就听说过红山文化,也知道红山文化的重要遗址发现于辽宁。“第一次面对面看到红山玉器。没想到5000多年前,人们就能制作出这么精美的玉器。”耿女士啧啧称奇。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建起的第一家博物馆,辽博以收藏文物数量多、等级高而著称。多元文化交织,也让辽宁地域发掘出土的文物富有地域特色,红山文化、三燕文化、辽金文化、清前文化等,都成为吸引省外游客进馆参观的动力。
在三成多的省内观众中,除了沈阳当地观众外,观众来源地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 大连、鞍山、铁岭、锦州、营口。
记者在现场看到,看文物、盖印章、购文创,成为观众进馆参观的“三件事”。来自营口的游客杜先生说,早就听说辽博的文创设计精美、富有创意,这次除了带孩子感受辽宁厚重的历史文化外,还要买一些文创送给同事、朋友,让他们通过文创感受不一样的辽宁文化。
“五一”假期,一系列精彩展览与观众见面。从与中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主题文化展”“简述中国——甘肃出土汉简精品展”,到“漫步美中——古罗马时期女性主题文物展”异域文化展,再到《探秘海昏侯国》沉浸式XR大空间体验、“唐宋风华——数字画境中的艺术世界”等数字化展览,文物与科技、文化与数字,这些交织的元素,将整个“五一”假期展览烘托得有滋有味,让不少省外观众直呼过瘾。
有别于其他假期,今年“五一”期间,辽宁省博物馆推出的线上活动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专场直播、各类小视频、“劳动节”主题海报吸引着观众从不同维度来欣赏、解读文物。其中,“辽博Star学院课程展示:环游世界的瓷器”“我在辽博讲国宝:古代辽宁篇(上)”两场直播,线上观看人数达12.8万人次。
责编:齐志扬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