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手记|“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

“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南湖边,总书记如此赞叹。
南湖革命纪念馆,精美的红船雕塑栩栩如生,硕大的镰刀锤头图案鲜艳夺目,二者交相辉映,寓意中国共产党领航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
忆峥嵘,溯往昔,总书记回忆:“在浙江工作期间,我曾经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2002年10月22日,习近平同志履新浙江的第11天,就来到嘉兴南湖。红船、湖心岛、烟雨楼、南湖革命纪念馆,习近平同志细细察看,感慨地说,我们的党员同志能够来到南湖看一次展览、听一次党课、学一次党章、观一次专题片、瞻仰一次红船、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就能得到“精神传承、思想升华”。
时时回望,初心不忘。追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一直萦绕在习近平同志心头。
深刻把握党的精神锻造史,2005年,习近平同志撰写文章,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2006年6月28日,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前夕,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破土动工,习近平同志参加了奠基仪式,深情说道,“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因其固有的先进性,而共同构成了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力量。
风云变幻,信仰不朽,精神永恒,“跨世纪航程”里,从一叶红船到巍巍巨轮,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百年大党风华正茂。
2021年7月1日,建党百年盛典,天安门广场以“巍巍巨轮”为设计主题,天安门城楼、长安街、中轴线与天安门广场浑然一体,如同一艘风帆高扬的航船,绽放的鲜花点缀出万里碧波,寓意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航程,领航中国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红旗招展如画。习近平总书记有力地举起右拳,发出历史的强音——
“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
世纪征程、波澜壮阔,千秋伟业、浩瀚诗篇。中国共产党人开天辟地的精神,从时空深处走来,鼓舞着我们劈波斩浪、勇立潮头。
策划:张晓松
主编:朱基钗
主笔:张研
视觉:谭谟晓、张惠慧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责编:李 明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马少利:舰炮作笔 深蓝为卷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党支部:用心用情守护“夕阳红”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徐乃超:国境线上的守望者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他用实干筑起民生“连心桥”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铁心向党映初心——吉林边境民警王铁映的戍边情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去有村的地方”——湖南有一群青年党员这样选择
- “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
- 追光的你|光耀初心,总书记点赞的榜样力量
- 镜观·回响|擦亮兴边富民的“桃花村”品牌
- 我省深化养老服务改革促进银发经济发展 着力打造一批银发产业领域知名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