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南极

活动现场视频连线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本报记者 孔凡博 摄
本报记者 刘璐
“各位同学,能听到我们的声音吗?”
“能!”
在辽宁省实验中学礼堂,一场跨越万余公里、3个时区的直播连线正在进行!
屏幕上,第41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站长、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建军和3名越冬队员正向同学们热情致意。台下,近千名学生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7月2日下午,“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探索自然奥秘、勇攀科学高峰”2025年极地知识进校园辽宁站首场活动举行,与中国南极考察站视频连线是整场活动的高潮。
“科考队员怎么解决用水问题呢?是融雪取水吗?干净吗?”“工作中有没有暗中观察企鹅这一项呀?”学生们的问题很多,科研人员一一作答。
一名坐在后排的男生以冲刺速度跑到台前:“老师好!我想问您,在工作中会遇到危险吗?”“站外作业时,我们可能会遇到冰隙、海豹洞等。此外,科考也需要我们拥有强大的内心面对极昼极夜。”一名科考队员认真作答。
“我们南极中山站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建立于1989年2月,建筑面积有8000平方米,极光物理和冰雪环境是我们主要的研究方向。”在介绍日常工作的同时,刘建军还不忘唠家常,“现在沈阳有30℃吧,我们这里将近零下30℃呢!”
伴随着分享的深入,屏幕上也出现了一幅又一幅绝美照片——有中山站夏季不落的太阳,如梦如幻的绿色极光,还有全体队员一起架设观测工具的场面。当中山站室外实时画面出现在大屏幕,流金般的阳光倾泻在白色的雪地上,教室里沸腾了。
据介绍,极地知识进校园活动已连续开展多届,普及极地科学知识,激发更多人关注、支持、参与极地工作的热情。
责编:李莹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拾光纪·“七七事变”八十八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掷地有声
- 《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出版发行
- 习近平向美国马里兰州青少年匹克球文化交流访华团师生回复口信
- 微纪录片《淬心》第四集 | 险易不革其心
- 研习路:一份发展战略的时代回响
- 壹视界·微视频|总书记和青年朋友在一起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光耀长河 薪火永继——各地组织开展“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活动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抓党建、谋创新、促发展——吉林一家化纤企业基层党组织这样做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致敬荣光 赓续前行——山西、辽宁、陕西开展“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活动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长春:“强村公司”助力乡村振兴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在这条英雄“含量高”的路上寻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