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豆坊
孙东明
水煮干豆腐,是凌河源人除柴米油盐之外的第五物质需要。
干豆腐在辽西随处可见,只有凌河源人把它用水煮过。一片干豆腐,叠成三叠,放在锅里,让水没过,再放上独门配置的调料,煮一大开,捞出来就是凌河一绝——水煮干豆腐。
凌河源有三十八家豆坊,煮出的豆腐三十八种味道,绝不雷同。每一家煮豆腐的配方,最少传了两代,虽然没达到传儿不传女的程度,也都秘不示人,讳莫如深。所以小镇上开豆坊的一直是三十八家,几十年都没变过。
逢了集,豆腐摊是人们必去的地方。老主顾们早早拎了瓶小烧儿,轻车熟路地从豆腐摊后抽出条长凳,坐在豆腐箱子旁,咬一口还热的干豆腐,就一口酒。或三五成群,轮流请客;或闹市独酌,二两解千愁。对凌河源人来说,这是一件乐事,也是一种习俗。没吃豆腐,就不算赶了集,不摆这排场,就是日子过“打”了,在人前抬不起头来。
集日这天,三十八家豆坊的摊位早早摆开,排成一条长龙。豆腐不开包,只要不是外来人,没人会过去搭讪。坊主们都在等杜家秤盘响,水煮干豆腐开市。
在凌河源,三十八家豆坊三十八个味儿,杜家豆腐是三十八味的魁首。杜家秤盘一响,豆腐开市,秤盘不响,豆腐不打包。开豆坊,虽也算是生意人,本质上还是手艺人,手艺人在自己的领域都傲气,可手艺人也最讲理,你的玩意儿好,就真服你。所以这一响秤盘开市的仪式就固定下来,慢慢演变成了凌河源的一个风俗。
杜家在凌河源开豆坊三代,代代单传,第三代当家人叫成林。到了成林这一代,家传手艺青出于蓝,做出的豆腐味儿更地道。一位凌河源土生土长的有威望的前辈专门为老杜家的干豆腐题了三个字:独一味。从此杜家豆腐名声更显,成林也多了一个新外号——杜一味。
杜家的干豆腐为什么能独冠三十八家豆坊,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不是没有人研究过,结论也是众说纷纭。传奇派的说法是杜家煮干豆腐的调料方子是当年杜家先祖托了高人从宫里御厨手里求来的。主流派的说法则是杜家的水好。做豆腐与煮豆腐的水,都来自同一口井,那口井,杜家已经用了三代。有好事者以串门为名,品尝过那水,回来说确实比别家的水甜。井在人家院子里,谁也偷不走,人家的水甜,那是人家的运道,艳羡者无可奈何。
许是杜家一口甜水井,占尽了这凌河源的灵气,杜家到了第四代仍旧人丁单薄,成林老婆四十岁那年生下独子国梁后难产而死。成林感念妻子恩情,既当爹又当妈,把国梁养大。一个单身汉,既要操持豆坊,又要拉扯孩子,过得着实不容易。
国梁在豆坊长大,自小耳濡目染,做豆腐的流程门儿清,点浆、泼浆、压包、起包,煮豆腐都干得颇有章法,可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卖干豆腐私自提价,每斤比别人贵一块钱,留下钱自己打麻将喝酒。直到一些老主顾和豆坊主登门告状,成林才知道被自家小子糊弄了。花了好多心思,说了不少好话,总算把事儿平了。
儿子不成材,传了四代的豆坊要在儿子身上败了,成林忧思成疾,渐入膏肓。临终前,成林久久凝视堂屋上前辈手书的那幅“独一味”,再看一眼病榻前的儿子,长叹一声,不舍地闭上了眼睛。
葬了父亲,没了人管束,国梁就不再做豆腐了,整日和一帮朋友喝酒赌钱,只半年便败光了成林攒下的那点家业。国梁无奈,重开豆坊,杜家豆腐响秤盘开市。头个集,购者如云,二个集,应者寥寥,到第三个集,一包三十斤的豆腐,怎么拿出家门,又怎么拿回了家。小镇上谣言四起,都知道杜家的“独一味”变成了“毒一味”,甜腻腻的没有了豆腐味。
国梁没钱喝酒,还欠了别人的豆子钱,从前赌钱的那帮朋友都作了鸟兽散。国梁找到了邻村的老舅,那是他唯一在世的亲人。老舅长叹一声,留下一句话:我帮得了你一时,帮不了你一辈子。最终连门都没让国梁进。
亲戚嫌,朋友憎,国梁倍感世态炎凉,一咬牙,转包了家里的二亩地,还了豆子钱,去了北京房山煤矿打工。离家时,陪伴国梁的除了一个破烂的行李卷,就只有破豆腐包里前辈手书的那张“独一味”。
小镇豆坊变成了三十七家,没有了敲秤盘开市的声音。
国梁是在离家三年后回到小镇的,开着小汽车,带着刚结婚的媳妇,衣锦还乡。乡邻们都来问候,国梁也殷勤地留大家吃饭。吃罢饭,送走了客人,小两口儿刚要钻被窝,老舅抱着一口榆木箱子进了门。
虽然心里不愉快,可毕竟娘亲舅大,国梁忙请老舅上炕,让媳妇倒茶。老舅接过茶,看着外甥媳妇点点头,从怀里摸出一把钥匙,递给国梁,冲箱子上的锁头努努嘴:你爹留给你的。
箱子里有一根木棍,半幅豆腐包。木棍国梁认识,那是父亲点浆的棍子,苦楝木做的,传了很多年,从小就看见爹用它点浆。爹过世后,国梁怎么找也没找到这根棍子,反正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物件,就自己动手用松木做了一个。半幅豆腐包上则用毛笔写了九个大字,国梁认得那是爹的亲笔——
甘苦相参,方成独一味。
国梁抱着箱子哭了整整一夜……
杜家豆腐在阔别三年后重新上市,第一个集,少人问津。第二个集,应者寥寥。第三个集,一包豆腐半小时内售罄,后面还排着长长的队伍。
又逢集,凌河源大集。清晨,三十八家豆坊的摊位悉数摆开。摊主不紧不慢,买主不慌不忙。大家都在等着杜家秤盘响,水煮干豆腐开市……
责编:栾溪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