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记盘山县得胜街道得胜村党史馆讲解员陆万长
讲好革命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记盘山县得胜街道得胜村党史馆讲解员陆万长
本报记者 王坤
近日,盘锦市盘山县得胜街道得胜村党史馆人流如织。面积1500平方米的展馆先后接待了4批来自市级机关、学校、企业等共计300多人的参观者。
一个村的党史馆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这离不开村里的“能人”陆万长。
2012年,得胜村党支部书记找到刚从小学校长岗位退休的陆万长:“老校长,您识文断字、能说会道,退休后别闲着,帮忙写写材料、做做群众工作,咋样?”陆万长欣然同意,义务上岗。
具体如何帮助村民?陆万长决定从党史学习教育做起,他提议建立党史馆,“和大伙聊村史,大家熟悉又亲切,村史里有党史,以小见大,有说服力还接地气”。
那段时间,陆万长走遍村里510户人家,逐门逐户收集老物件。就连村民家的仓房、地窖,他都钻进去看看。“有的人家觉得过时的、报废的东西,在我眼中却是宝。”陆万长说。
得胜村有红色传统,曾涌现不少战斗英雄。陆万长查阅文献资料,一一整理,对着英雄名录找后人,比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英烈花振生等人的英雄事迹,都是他用这样的办法一点点挖掘、整理出来的。
陆万长将他们的故事串联起来,再多方征集照片、勋章、证书、遗物等,让党史馆的红色故事立体、丰满起来,得胜村的红色印记也生动、鲜活地呈现出来。
村党史馆建成后,陆万长主动担任义务讲解员。边讲解、边整理,与时俱进随时更新。他将展览的内容布置分类为“硝烟烈火”“探索前行”“春潮之歌”“砥砺奋进”“产业强村”等七大主题,让文字和展品既反映光辉的革命斗争史,也展现接续奋斗的振兴发展路。
“是我们党带领得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贯穿这条主线,陆万长讲了13年。如今,得胜村党史馆已接待参观者20万人次,陆万长一人就讲解了上千场。
人越多,陆万长讲得越有劲,“我底气足、嗓门亮,能一口气不断捻儿地讲4个小时”。
如今,得胜村党史馆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党史教育基地。在陆万长的带动下,得胜村依托党史馆等红色资源发展旅游以及种植、养殖等产业,走上富裕之路。
来自省市乃至全国的干部群众、青年学生接踵而至,许多人回去之后给党史馆写信表达,其中的感动与共鸣让陆万长愈发坚定“把党史讲好讲下去”的决心。
除了义务解说员的身份,陆万长在得胜村还有导游员、书籍管理员、矛盾调解员、卫生监督员等多个“头衔”。干部群众信任他,他就在多个角色间自如切换、乐此不疲。
因为经常给青年人讲党史,陆万长还担任得胜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曾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称号,每一项荣誉在他心中都是沉甸甸的责任。
今年6月,大学毕业生王铭旭回到得胜村,接起陆万长手中的讲解棒。“我小时候就听过陆爷爷讲村史,我要成为和他一样的人。”党史教育后继有人,陆万长十分高兴,他言传身教,用行动诠释“党员”二字的分量。
责编:徐 硕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