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助推辽宁全面振兴
刘巍 刘婧怡
核心提示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东北全面振兴,归根到底靠改革开放。”基于独特的区位优势,新时代新征程,辽宁要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主动作为、积极求变,高站位优化开放布局、高标准打造开放环境、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高起点建设开放通道、高水平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为全国开放发展扩空间、提质量、增动力作出辽宁贡献。
加快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
加快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是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的具体举措,也是加快建设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的强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北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在我国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将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形成互补,加快形成国家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强化东北在双循环中的战略作用。要以东北海陆大通道为纽带,通过强化粮食、能源、中间品等关键物资稳定供给的通道功能,推动物流枢纽建设和构建多式联运体系,推动沿线产业园区与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为东北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切实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
强化基础设施“硬联通”。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畅通省际干线公路网络。加快通用机场规划建设,建设现代化机场群,构建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提升沿海港口群能级,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完善航道、码头等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深化规则标准“软联通”。推广“货运一单制”与“信息一网通”平台,提升物流作业自动化水平,助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数据安全可控前提下打破数据壁垒,实现口岸数据要素互联共享,加快口岸数字化转型。搭建东北海陆大通道一体化运营组织平台,深化互联互通。推动产业与通道深度融合。以产业集群发展为重点,推进通道经济建设。推动沈阳、大连等物流枢纽城市建设与通道经济协同发展。落实加快建设园区标准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提升园区标准化服务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各产业集群耦合发展。
抢抓供应链重构新机遇,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
开放合作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开放合作,不能闭门造车。开放性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显著特征,表现为更深层次的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网络,建设更具韧性更有效率更富活力的产业体系。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组,把握国际产业格局调整的窗口期,促进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与优化配置,将为辽宁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赢得战略主动。
建设先进制造业新高地。拓展招商渠道,强化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活动契机,邀请企业高管来辽考察、调研、签约。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等优势,加大对重大外资项目奖励支持力度。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下,深化与日本和韩国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与零部件、电子信息与半导体、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等领域的合作。拓展辽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范围,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一国双园”服务贸易国际合作园区,扩大现有“双边”“多边”国家产业园规模。建设综合服务平台,支持省内龙头企业通过投资建厂、承包对外工程、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等方式扩展全球产业布局。提升现代服务业竞争力。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参照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国内规制参考文件》,规范服务领域许可、资质和技术标准,简化许可审批程序,提高监管政策透明度,降低跨境服务贸易成本。大力开拓辽宁跨境旅游服务市场,扎实推进“引客入辽”战略,优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引导企业重点开展工业设计、金融外包、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医药研发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外包业务,积极培育众包、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一批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形成“文化+三次产业”特色,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积极发展“互联网+中医药服务贸易”。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外贸、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当前,世界贸易治理体系正朝着高标准化方向深度转型,规则议题从传统的关税、配额、海关监管、非关税措施削减等“边境措施”向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标准、劳工权益、数据流动、国有企业改革等“边境后措施”转变,主张构建商品和要素顺畅流动的制度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因此,制度型开放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决定生产要素的集聚与流向。推动制度型开放有助于进一步释放开放红利,为辽宁赢得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加快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放宽注册资本、投资方式等限制,推动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加快完善与数字贸易等新模式新业态相适应的监管模式,鼓励自贸试验区在竞争政策、电子商务等规则上进行创新性探索。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在准入清单管理模式、行业许可管理规定、业务牌照和资质申请审核标准等方面落实内外资一致原则。持续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制度,提供包括货物申报、许可证件、原产地、出口退税、税费支付、跨境电商、金融服务等多项功能,实现国际贸易业务全流程全覆盖。建设协同高效的涉外法治实施体系,提高涉外司法审判工作能力和水平,夯实制度型开放的法治基础。建立健全多层次合作机制。通过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为中俄高水平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加快辽宁中俄产业园、俄罗斯出口中心大连合作中心等平台的制度建设,探索实施面向日韩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政策。
强化跨区域协同联动,畅通国内经济循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东北“要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加强与东部沿海和京津冀的联系,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在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辽宁地处东北亚经济圈核心地带,大连、营口等深水良港构成东北最近出海口,哈大铁路和沈海高速公路形成纵贯东北的物流大动脉。“海陆双枢纽”的区位条件,使辽宁成为东北地区对内开放的天然门户。辽宁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对要素配置的影响力,推动区域合作深化与内外产能联动。
深化区域产业协作。以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契机,打通区域协调发展经络,与各大区域板块形成良性互动。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化对口合作,聚焦高端装备、机器人、新能源等领域,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内外衔接能力。加强辽宁与东北两省一区交流合作,联合黑龙江、吉林共建“沈大哈长制造业走廊”和“科技创新走廊”,推动汽车、装备制造等产业协同布局。创新区域合作机制,破除行政性壁垒,建设东北统一要素市场,推动技术、数据、能源跨区域交易。建立多层次协调平台,统筹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开放平台建设以及贸易便利化的协同合作,强化“沈大哈长”城市群联动。深化与江苏等对口合作省份的园区共建,推动人才交流与技术转化。
【作者单位:省委党校(辽宁行政学院、省社会主义学院)。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年度一般项目(20BJL066)阶段性成果】
责编:周艺凝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