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遵循 ——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有感
宋东泽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面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原创性贡献,系统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权威读物。《纲要》开宗明义,第一章即关于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明确提出“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让党的旗帜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高高飘扬”。这一重要论述深刻地回答了主流媒体在系统性变革中必须坚守的原则立场,明确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必须把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始终姓党,牢牢抓在党的手里,始终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成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纲要》强调党性和人民性关系问题,明确提出“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由此,进一步澄清了错误认识,实现了坚持党性原则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的有机统一,确保新闻媒体始终为人民服务。
人无魂不立,业无魂不远。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闻舆论领域的具体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实际应用。《纲要》揭露了西方所谓“新闻自由”的本质,明确提出“自觉抵制西方新闻观等错误观点的影响”“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
报道有思想,舆论有倾向。报道什么样的事实、怎样报道事实,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怎样发出声音,都受到发声者立场、观点、态度的影响。《纲要》明确指出,正确舆论导向要做到“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有利于增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四个有利于”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导向,要贯穿新闻采撰编发各个环节,落实到采编审签所有人员,体现在所有媒体中,让主旋律、正能量主导传播载体。
我国社会积极正面的事物是主流,消极负面的东西是支流。只有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才能客观真实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全貌。做好正面宣传,要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新闻宣传始终打在时代的鼓点上,活跃在火热的生活中。舆论监督的作用与正面宣传的作用总体上是一致的。《纲要》强调:“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人民群众通过媒体监督党和政府工作,反映意见呼声,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新闻媒体要发挥舆论监督的建设性作用,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准确反映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和急难愁盼,及时解疑释惑,引导心理预期,推动改进工作。
责编:周艺凝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