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村排”红红火火

上图:大连瓦房店老虎屯镇第二届“村排”的激烈场面。

下图:当地土特产品在“村排”赛场外售卖,大受欢迎。 大连瓦房店市文旅局供图
本报记者 朱才威
“村排”来了!“村排”是啥?“村排”是村级排球联赛,在8天里要打32场排球比赛。
“村排”是哪儿的?辽宁大连瓦房店的,今年都举办第二届了,冠名“水处理”杯,主题是:气势如虹、激情澎“排”,妥妥的有模有样!7月22日开赛,7月29日结束!
大连瓦房店市文旅局副局长崔绍剑向记者表示,“村排”旨在喜迎第17个国家“全民健身日”,由大连瓦房店市文旅局(体育局)指导,瓦房店市老虎屯镇政府主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共有来自镇政府、14个村(社区)的16支代表队、200名运动员参赛,全村、全镇总动员!
相比于去年的第一届赛事,今年“村排”的队伍数量没有变化。不过,队员的参赛资格有了改变,各队可以邀请瓦房店籍的排球好手加入。此举旨在提升“村排”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观赏性。
对于“村排”的亮点,崔绍剑信手拈来:各队队员为本地排球骨干,以及从北京、新疆、贵州、大连等地返乡的居民,多元力量汇聚让赛事的观赏性大幅提升;赛事安排贴合群众需求,每天4场比赛均在傍晚进行,既为夏日消暑提供了好去处,拓展了体育消费新场景,又为群众带来精彩的体育盛宴,进一步加浓了当地“参与运动、热爱运动、享受运动”的氛围。
带队参赛的小老虎屯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傅信奇告诉记者:“16支参赛队伍均由村(社区)书记担任领队,这充分体现了全镇动员、全民参与,诠释了‘不打麻将当健将、不端酒杯举奖杯’的乡村体育文化特征。”
土生土长的“村排”,一经推出即深受当地群众欢迎。“自家赛事、身边赛事,自然不缺队员、观众,特别是今年的比赛,参赛队伍的水平明显提升,比赛观赏性显著增强,场边观众大幅增加,村民都为自己村的队伍加油、助威。”傅信奇说。
赛事火了,观众多了,围绕“村排”的赛事经济也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并壮大起来——土特产一条街、小商品补给站日渐红火,苹果干、软糯紫薯、流油蜜薯、谷谷哒无公害鸡蛋等产品,随着“村排”的举办销量激增,当地农家、商户乐开了花!
“对我们基层村屯、乡镇来说,办‘村排’也是响应号召、振兴发展‘三大球’的具体举措;同时也通过办‘村排’增强了夏日经济活力。”崔绍剑直言,“我们的想法很好,希望以此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但赛事火爆、市场繁荣的程度还是令我们始料未及,这也坚定了我们继续办好‘村排’的信心与决心!”
另一方面, “村排”办得好与老虎屯镇蓬勃发展的全民健身事业不无关系。近年来,老虎屯镇在活跃村级体育文化上出实招,在丰富乡村赛事活动上求实效,特别是通过持续改善场地设施条件,为开展文体活动筑牢根基:建成老虎屯镇体育文化活动中心及配套的室外多功能运动场,为赛事活动打造专业场地;建设5人制足球场、1.3万平方米的龙腾广场、2万平方米的虎跃公园,构建起多元化运动空间;实现每个村(社区)均有500平方米以上文体活动广场,并全部配套百余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便捷的体育文化服务。
据了解,老虎屯镇将以“村排”为契机,继续挖掘特色文体活动,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不断提升群众的参与感、幸福感与获得感,倾力打造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乡村新风貌。
责编:张晓楠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