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文化强国建设
何林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文化强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系统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任务和实践要求,为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两个结合”,开辟文化强国建设新境界
坚持“两个结合”的科学引领,确保文化建设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这深刻揭示了“两个结合”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建设文化强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两个结合”为指引,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为基石,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引领文化建设,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贯穿文化发展的全过程,确保始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两个结合”不仅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文化根基,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而且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新形势下建设文化强国,要坚持以“两个结合”为指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围绕提高文化原创能力,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从而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孕育催生出一批时代经典,构筑起中华文化的新高峰,开辟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新境界。
坚持守正创新,激发文化强国建设新活力
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神特质,激发文化发展活力,要准确把握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守正”体现为要以理性审慎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建设中要始终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另一方面,“创新”体现在文化领域的革新突破,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唯有持续推动创新发展,文化才能获得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才能永葆生机活力。同时要注意,守正与创新二者并不是矛盾的,坚持以守正创新推动文化强国建设,要深刻认识二者辩证统一的关系,即守正是创新的逻辑起点,创新是守正的路径,要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厚植文化底蕴,赓续历史文脉,不断推动文化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要求。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一方面,要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把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开来,不断增强文化自信,赓续历史文脉。另一方面,搭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桥梁,主动按照时代特点与要求,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现代性建构,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风貌,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坚持交流互鉴,开创文化强国建设新局面
坚持开放包容的价值理念。开放包容是文明发展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要坚持开放包容的价值理念,科学把握文化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同时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基石。要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中“和合共生”“天下大同”的思想内涵,强化民族标识,巩固文化主体性。另一方面,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汲取人类一切文明优秀成果。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要科学认识文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在坚守文化主体性的同时避免自我封闭,在拥抱世界文明时守住文化根脉,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发展新格局,以开放包容促进文化多元共生,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彰显独特魅力与时代价值。
创新文化对外宣传方式,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要充分发挥科技对文化创新创造的驱动作用。文化与科技相伴相生、相互促进,以开放包容理念推动文化强国建设,要积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推动科技赋能中华文化的现代传播与叙事。依托互联网与移动终端,搭建创新性文化传播平台,通过平台优势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传播传统历史文化的热情,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在线互动、评论、创作等活动,构建活跃的文化传播生态,拓展弘扬中华文化的覆盖面,强化国内外受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开创文化强国建设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本文为2025年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数字赋能基层党建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51slybkt-011)】
责编:周艺凝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