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读《之江新语》有感
张瑜
“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是辩证统一的处世哲学。古人用“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谓君子之为与不为之道也!”强调一个人做事要有原则底线,明辨是非,清楚什么事该做就要积极去做,明白什么事不应做就要坚决不做。可见,在“为与不为”之间,有智慧、显格局、见担当。
在《之江新语》中,习近平总书记的多篇短评阐述了党员干部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深刻道理。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懂得机会成本,善于选择,学会扬弃,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要“干事”更要“干净”》文中指出:“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工作职能的转变,‘有为’和‘无为’发生了一些变化,党委、政府抓管理和服务的责任不是轻了,而是更加重了。”这些重要论述阐明党员干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工作方法,思想深邃、充满哲思、耐人寻味。
事实上,党员干部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矛盾,应对挑战、克服困难必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对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重要要求,也是强化作风建设的关键着力点。锲而不舍地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员干部要学习掌握“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工作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守人民立场,发挥主观能动性。
坚持顺势而为,不可肆意妄为。《吕氏春秋》有云:“君子谋时而动,顺势而为。”党员干部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唯有坚持审时度势,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不背离客观实际,不目无党纪国法、逾越红线,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为”与“不为”关键在于要有大局意识,审时度势,作出慎重决定。正如书中《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所写:“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观察和处理问题,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始终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局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只有看准大势,才能有所作为,对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之事敢作敢为不推诿,尽心竭力不懈怠,时刻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和“干”的作风,以科学的方法真抓实干,不断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责编:周艺凝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