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榜攻坚助辽宁职工练就创新“绝活”
本报记者 刘大毅
在本钢歪头山矿,方春刚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实训课堂延伸到了高校。辽宁科技大学机械学院的师生们走进方春刚的工作室,共同揭牌成立“校企实训基地联盟”,双方合作的矿山卡车耐磨衬板技术使设备寿命提升10倍。在辽宁,这种“工作室+高校”的产学研融合仅是创新生态的一环。辽宁工会正以更大力度推动跨企业联盟建设,通过“揭榜挂帅”汇聚产业攻坚的“集团军”。
发展新质生产力,根基在人才,活力在机制。在持续优化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布局、夯实基础的同时,辽宁工会着力打通壁垒,构建协同创新生态,大力扶持创新工作室联盟建设。
在沈阳,一场由市国防工会牵线的“揭榜挂帅”令人振奋。沈阳航天三菱等8家企业发布的14项技术难题,被中航沈飞王刚劳模创新工作室等13家来自不同企业的创新工作室成功“揭榜”攻克。谁能干就让谁干!这种打破单位隶属、自由结对联建共创的模式,让创新资源实现了高效流动和最优配置。抚顺市总工会成立一个汇聚70家各级创新工作室、近500名劳模工匠的庞大联盟,通过深度校企协作和产学研用融合,实现了技术协同创新与成果资源共享。
联盟的聚合效应,放大了工作室作为“人才孵化器”的功能。省总工会以辽宁工匠学院等为载体,充分发挥行业专家和大国工匠的“头雁”优势,将工作室打造为前沿技术培训和实战练兵的核心阵地。一方面,工作室领衔人带领团队扎根现场攻坚克难,如凌钢集团张宏艳劳模创新工作室,不仅集结了23名骨干形成7个创新小组,而且辐射带动近300名职工参与创新,其研发的轧钢模拟仿真实训室,利用VR技术让工人在不停止生产线的情况下进行实战化培训,为智能化升级储备人才。另一方面,持续深化“四技五小两比”等群众性创新活动,三年来推动4600余家企业开展技术革新、攻关等活动,产生成果超1.6万个,解决了大量生产一线的技术难题。据统计,全省创新工作室已累计培训职工达11万人次。
人才成长的通道也愈发畅通。省总工会修订的《命名管理办法》,明确了职工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不受劳模身份限制,可由工匠或高技能人才担任,为一线职工打开了广阔的创新大门。同时,建立动态转化机制,鼓励作出突出贡献的职工工作室领衔人参评劳模,已有35个职工工作室成功升级为劳模创新工作室。从“一花独放”到“春色满园”,从“单兵作战”到“军团攻坚”,辽宁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及其联盟,正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所需高素质产业工人的摇篮,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战决胜积蓄更深厚、更活跃的人才动能。
责编:杨金凤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