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回响在辽沈大地上的铁血战歌

抗联老战士王一知收藏的东北抗日联军当年用的歌唱本。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刘海搏 朱忠鹤
核心提示
在14年抗战的艰苦时期,抗联将士创作了大量歌谣歌曲,这些音乐口口相传,既鼓舞了斗志,又记录了历史;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今天,这些歌谣歌曲已被收集、整理、记录、出版,甚至再作词、再谱曲、再传唱……
泛黄的抗战歌谣歌曲手抄本上,略显仓促的字迹、声声血泪的控诉、壮怀激烈的词章,饱含抗联战士们视死如归、顽强乐观的革命精神,重重撞击到人们心上。今天,让我们在曾经回荡于辽沈大地上的抗战音符中,再次感受那些荡气回肠的峥嵘岁月。
代代相传的歌曲手抄本
在白山黑水的艰苦岁月里,抗联战士还会唱歌?抗战将领郭景珊之子郭春光告诉记者,父亲在世时回忆,每支抗联队伍都有自己的歌,很多将士只会写词,不会作曲。为达到广为传唱的效果,就套用人们熟悉的古曲或民间小调演唱,有些词唱着唱着变成了民谣、顺口溜……
东北抗日联军重视文艺工作,战士们最喜爱,同时开展得最广泛、最深入的就是歌咏活动。东北抗日联军老战士彭施鲁、王一知所著的《东北抗日联军文艺工作概况》中提到,抗联歌曲较多的是表达国仇家恨情绪、鼓舞士气、反映苦难的,这些歌曲一听就懂,触动人心,宣传效果很好。当年,东北抗日联军的队伍进村后,在没有进入百姓院子之前,会列队唱歌,歌声很快吸引男女老少,他们默默地听,有时会流下眼泪,有时又咧嘴笑了,说明歌词唱出了百姓的心里话,拉近了民众对东北抗联的情感距离。
1986年6月,王一知将珍藏的两本歌谣歌曲手抄本赠送给采访她的记者韩玉成,上面抄录了歌谣歌曲160首。这让从1969年起就开始收集、整理散落在民间抗战歌谣歌曲的韩玉成十分感动。“多年来,我先后采访了5省9市160余位幸存的老义勇军、老抗联将士,收集了采访录音带80多盘、抗战歌谣歌曲2000余首,其中在辽宁收集到的歌曲近500首。”韩玉成告诉记者,这些歌谣歌曲鼓舞了战士们的斗志,记录了东北人民浴血奋战的历程,是反映抗战文化的“活标本”,虽然战斗的号角已经远去,但那些壮怀激烈的词章音符仍让人怦然心动。
60余位将领的抗战心声
2021年6月,由韩玉成主编、沈阳出版社出版的《东北抗战歌谣歌曲集》问世。“它或许不是一部畅销书,但这些歌谣歌曲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的艺术记录,是流淌在广大爱国军民心中的民族抗争之歌,于今仍有重要的价值,值得记录与传承。”沈阳出版社总编辑闫志宏说,韩玉成挖掘整理的2000余首歌谣歌曲中,能查到作者的有60余位,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赵尚志、赵一曼等诸多东北抗联将领的创作,更是弥足珍贵。出版社与韩玉成经过梳理筛选、反复推敲,挑选出了最具代表性的歌谣歌曲,精心编辑整理集成《东北抗战歌谣歌曲集》一书。
从这套书中,可以一探歌词的具体内容。其中,有将士们号召奋起斗争的歌谣,如《红旗歌》中有“红色大旗高举起,飘扬山水间。中华民族反日战争,敌人心胆寒”;有对国破家亡的血泪控诉,如《亡国恨》中有“经济恐慌,帝国主义发了狂,军备扩张,存心贪婪如虎狼”;有激发抗战的嘹亮号角,如《总动员歌》中有“向前进向前进,总动员去战斗,勇敢地向前进赶快赶快去战斗”;有浴血奋战的壮丽画卷,如《借西风火烧苇塘》中有“鬼子晕头转了向,死的呲牙又咧嘴,活得举枪喊投降”;有歌颂军民情谊的,如《万年藤,根连根》中有“抗联和百姓心连心,百姓受苦我们难过,百姓遭难我们揪心”……
这些歌曲绝大部分使用东北民间音乐为曲调,歌词通俗易懂。“抗联战士以农民为主体,他们喜欢听、愿意学,很快就能学会。”韩玉成说,他常常被歌词中真挚的表达所感动,那些文字和音调勾勒出了东北抗联战士斗争生活的轮廓,也让后代知道,东北抗联是一支有文化的军队。时至今日,韩玉成仍没有停止这项工作,他认为,随着时间的远去,收集这些文化史料无异于抢救攻坚,是与时间和记忆的“争夺战”。
辽河岸边的老歌新唱
7月28日,盘锦市兴隆台区文化馆内,中艺艺术团正在排练歌曲《沙岭抗战歌》,这首歌是盘锦词人张小伙、音乐作者孙疆根据沙岭义勇军电文创作的歌曲。盘锦市民俗音乐学者李润中的一段大唢呐独奏如泣如诉,让现场演员深受感染,湿了眼眶。
这段唢呐独奏,不但融入李润中对沙岭义勇军抗战精神的敬佩,也饱含着他对抗战歌曲的记忆和情感。故事还要从40年前说起……
“我家是沙岭附近古城子乡的,从小就听长辈讲述沙岭抗战的故事。1984年,我参与了《中国民间音乐集成》的收集工作,找到了盘山县沙岭乡三合村83岁的祝国申老人,了解抗战歌曲情况。”李润中回忆,当祝国申用沙哑的嗓音唱起“一更鼓儿咚,月牙从东升,也不知呀从哪里呀,发来了东洋兵……二更鼓儿咚,枪炮响连声,义勇军有血性,不怕那东洋兵”时,29岁的他感受到了义勇军的勇敢和豪迈,希望将这充满血性的音乐传承下来,便以此为灵感创作了《沙岭的雨 沙岭的风》。“沙岭的雨沙岭的风,沙岭的风雨爱激动。风雨述说起义勇军,到处弥漫着呜咽声……”2015年,身为盘锦市音乐家协会主席的李润中带着这首歌参加了辽宁省群众文化节合唱展演,一举夺金。直到现在,合唱团还在持续演唱这些抗战之歌,带着它们登上更大的舞台。
抗战歌曲将民族苦难与抗争精神融入艺术表达,承载着抗联将士和群众的集体记忆,至今仍然能引发情感共鸣,成为凝聚社会共识的精神纽带。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洪军认为,抗战歌谣歌曲作为“民间史料”,以鲜活语言记录了抗战各阶段的社会现实。这些第一手资料补充了官方档案的不足,为研究抗战历史提供了生动的细节支撑,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
责编:杨金凤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