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打细算 用更少水种出更多粮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实测全面展开
精打细算 用更少水种出更多粮
本报讯 记者胡海林报道 8月8日,记者从省水利厅获悉,我省2025年度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实测工作全面展开,遵循代表性、可行性、稳定性原则,已选取省级样点灌区83个进行实测,涵盖大中小型灌区及纯井灌区,并落实360余个典型田块。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衡量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目标的重要指标,以及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关键内容。影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因素较多,比如地形地貌、降雨情况、输水设施、农田条件、灌溉方式等。
开展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实测,是精准掌握区域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据了解,系数的测算步骤通常包括数据收集、模型建立、参数确定、计算结果分析等环节。其中,需要收集的相关数据,包括灌溉水量、作物耗水量、土壤水分状况、气象数据等。
据了解,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在不同季节和不同作物生育期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在夏季高温干旱时期,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普遍较低,而秋季和春季则相对较高。此外,不同作物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也存在差异,如水稻、玉米等作物的有效利用系数普遍高于小麦、大豆等作物。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实施大中型灌区新建和现代化改造,“十四五”以来,积极争取落实灌区新建与改造项目建设资金,累计实施33座大中型灌区新建及现代化改造,总投资44.86亿元,配套完善灌排基础设施,灌区灌排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累计新增、恢复灌溉面积35.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68万亩,新增节水能力3亿立方米。同期,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去年末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820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61.1%。这两项工作的开展,对我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提升起到支撑作用。数据显示,我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2024年达0.59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较2014年提高0.011,呈稳定增长态势,表明节水效应明显。
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农田灌溉方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单一化现象,部分地区过度依赖地面灌溉,而喷灌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在推广过程中还面临技术难度大、成本高、农民接受度低等问题。继续优化灌溉方式、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是全省农田灌溉发展的重要方向。
责编:周艺凝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