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堤坝”让防汛赶在前头
本报记者 许蔚冰
防汛联络群的消息提示音此起彼伏,值班人员的手机屏幕接连亮起。8月9日10时,一条降雨预报信息弹出:“本溪市降水实况及预报:过去24小时本溪市出现小雨,局地中雨,最大小时雨强12.8毫米,出现在溪湖区张其寨……”本溪市气象台依托与卫星通信、数据库联动的人机交互系统,连续一个月发布精准预报。跳动的数据背后,是人与系统共同织就的一张安全网。
这套被预报员倚重的系统,全称是MICAPS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它能将复杂的数字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图像,供预报员编辑分析,最终构建起一个涵盖中期、短期乃至短时天气预报的强大工作平台。
在本溪市气象台预报大厅,多块显示屏同时点亮,黑白交织的云图流动闪烁。周末值班的本溪市气象台台长崔曜鹏紧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MICAPS人机交互系统已将全市76个气象站实时传回的数据,编织成一张覆盖全域的精密监测网。“能提前24小时精准预报出全市100%暴雨站点及83%以上大暴雨站点。”崔曜鹏指着屏幕上一处峰值说,“更关键的是锁定了降水主要时段和最大小时雨强。”
不久前那场与暴雨的正面交锋,至今令人难忘。7月28日下午,崔曜鹏和同事们紧紧围在MICAPS终端前,屏幕上代表强降雨风险的红色预警区域轮廓正逐渐变得清晰。“平山区、溪湖区、明山区,还有本溪满族自治县的高官镇、清河城镇。”崔曜鹏突然指向屏幕西北角,“这里对流云团能量积聚速度比模型预测快了近15%,强降水很可能提前到13时。”几乎在他话音落下的同时,系统界面上的雨量色斑图突然加深。本溪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果断下达指令:“立即转移相关沿河低洼地带住户。”
当时,本溪县和平山区提前转移受威胁人员519人,主要降水时段来临前,各县区组织转移重点防汛地区受威胁人员2020人;根据气象部门的精准预报信息,相关县区又开展了扩面转移,7月29日的强降雨中,全市共转移受威胁人员3287人。这次基于精准预报的提前行动,有效避免了潜在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MICAPS生成的小时降水预报,已成为本溪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安排部署防汛工作的重要参考。入汛以来,本溪市防指通过动态更新的云图数据和雨量预测模型,多次召开会商研判会议,实时修正应急响应等级,一条条即时更新的数据被迅速转化为具体指令,第一时间同步推送至应急管理、水务、自然资源、交通运输、住建等相关部门。
责编:徐 硕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