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科尔沁旗草原》的呐喊

在昌图县鴜鹭树中学,由端木蕻良题写的校名牌匾和老校门保留至今。
本报记者 白昊 文并摄
核心提示
辽宁铁岭昌图县月亮湖畔,端木蕻良的雕像静静凝望着故乡的变迁。这位被誉为“草原之子”的东北左翼作家,从童年目睹难民流亡开始,便在心中种下爱国火种。九一八事变后,他以《科尔沁旗草原》等作品描述侵略者暴行,记录家乡民众的抗争,用文字发出救亡强音。如今,昌图县鴜鹭树中学仍保留着他题写的校名,学子们仍在品读那些饱含血泪的文字。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记者回到他的故乡,踏访这片带给他无限创作灵感与精神力量的土地。
盛夏时节,辽宁铁岭昌图县月亮湖畔的公园里,宽阔的湖面凉风阵阵、不时有水鸟掠过,岸边花木扶疏,市民三三两两散步垂钓、下棋闲谈。眼前秀美安逸的风光如同装帧妥帖的扉页,展现着这座辽北小城如今幸福美好的模样。很难想象,90多年前,这里曾经被侵略者的铁蹄践踏过,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亲水步道上,一位老人的雕像静静矗立,他两手搭在拐杖上,面带笑容,饶有兴致地凝视着眼前的风景。“他在这儿坐多久了?”“应该很久了,这里是他的家乡呀!”路过的祖孙俩,边走边絮絮地闲谈。这位老人,就是东北左翼作家端木蕻良。
家国苦难孕育文学觉醒
在昌图县端木蕻良纪念馆中,一张端木蕻良青年时期与家人的合影格外生动,高大的杨树下,端木蕻良与家人围在小桌旁,品尝糕点、玩笑闲谈。摄影师按下快门的瞬间,端木蕻良站在母亲身后,目光柔和地注视着对着镜头嬉笑的兄弟姐妹们。
“他在东北生活了15年,度过了幸福的童年和少年时光。”《端木蕻良年谱》的作者曹革成说,“家人的喜怒哀乐,家族命运的兴衰起伏,还有东北的乡俗民情、文化传统,都对他影响至深,并成为他日后创作的源泉。”可以说,这部作品的创作,与他个人的生活成长经历密不可分。
“1912年,端木蕻良出生在辽宁省昌图县,本名曹汉文。7岁时,他打着写有‘勿忘国耻,还我河山’的小旗参加学校组织的游行示威……”在昌图县端木蕻良纪念馆馆长张卓的讲述中,我们清晰地看见“爱国”的种子如何在一个少年的心中开出了花。
自小,端木蕻良就在学校接受新式教育,“读的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共和国教科书”,也跟着父亲和三哥一起学习对对子、旧体诗词、典故文等。对于同时接受过良好新式教育和传统文化熏陶的他来说,“国破家亡的痛苦并不是一种遥远的艺术想象,而是切身经历过的强烈感受。”昌图县端木蕻良研究会会长陈正忠说。
以血泪书写激发反抗斗志
九一八事变后,端木蕻良扛起抗战旗帜、民族救亡的使命,以笔为戈展开战斗,也最大限度地为当时的作家群体树起了反抗侵略者的精神坐标。
在《科尔沁旗草原》中,端木蕻良真实记录了侵略者的暴行,更着重讲述了村民的反抗故事。“中国的兵士被人掳去,当土埋了。”“一个学生不忍再看这种人类的耻辱延续了,他把一个放在墙角的检查手的桅灯,猛力地摔在几桶老鹰牌煤油之间了,于是屋里登时起火了。”人们从那些血泪画面中感受到强烈的国耻家恨,激发出反帝抗日的爱国热情。
故事进入尾声,科尔沁旗草原迎来一场天翻地覆的大变革,土匪老北风在东北大地掀起劫富济贫、募兵抗日的旋风,举起了“天下第一义勇军”的旗帜。斗争的剑锋直指日本侵略者,也在许多“幼稚的小心灵”上“起了一片灿烂的银光的照耀”。
“不久,天必须亮了。”合上书本时,这个充满力量和信念的结尾让每一个读者记忆深刻。站在当下回望,端木蕻良执笔写下这些句子时,正值九一八事变发生的第二年,在局势尚不明朗的背景下,他怀着无比坚定的信念写下对民族新生的期望,发出挽救民族危机的时代强音。
作品完成后,端木蕻良将书稿寄给了时任燕京大学教授郑振铎。郑振铎在回信中写道:“这将是中国十几年来最长的一部小说,且在质上,也极好……出版后,预计必可惊动一世耳目!”尽管由于种种原因,这部长篇小说于1939年才得以正式出版,但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也成为端木蕻良的早期代表作之一。
“写完这部小说的那个夏天,端木蕻良在北京护国寺棉花胡同的家中,总会静静地坐在葡萄架下的摇椅上乘凉,直到深夜很晚很晚。”曹革诚说,“晚风吹拂,葡萄叶子的沙沙作响,也许总能令他想起辽北草原上种满庄稼的田野和小城昌图的生活。”
90多年后,一个同样炽热的夏天,记者来到端木蕻良的故乡。在他生前曾多次捐款的昌图县鴜鹭树镇中心小学,孩子们都知道自己的家乡有一位“作家爷爷”叫端木蕻良。与小学一墙之隔的昌图县鴜鹭树中学里,由他题写校名的牌匾和老校门一起保留至今,学生们每次路过时不经意的目光交汇,都在他们心中刻下一道印记。昌图县第二高级中学的图书馆中,端木蕻良研究室中相关作品和研究书籍整齐陈列,爱好文学的同学拿起书籍随手翻阅,不少学生可以细数端木蕻良的作品……
在每一个不忘国耻的日子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总会细细品味这些令人刻骨铭心的文字。
责编:杨金凤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