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松懈持续打好防汛主动仗
本报报道组
8月21日10时至22日11时,沈阳市出现大雨、局部暴雨大暴雨。沈阳“三警一队一长”队伍提前到达市、区两级易积水点位,启动“人等雨”模式,确保在降雨后随时进行交通管控、积水抢排。这是全省积极应战汛情的场景之一。
8月22日,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通报,21日以来我省局地再现降雨过程,铁岭、沈阳、辽阳等地平均降雨量靠前。为应对此次降雨,全省共有10个市、55个县(市、区)启动防汛应急响应。截至22日6时,全省共转移1.7万余人。
针对此轮降雨过程,省防办派出的工作组继续在各市指导降雨防御工作,视频调度沈阳市辽中区,了解养士堡镇强对流天气(龙卷风)情况,并提出工作要求;电话调度9个市、21个县(市、区)、47个乡镇(街道)降雨防御情况。
省防指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围绕气象预警、交通管控、巡查排险等积极开展工作。省水利厅持续加密开展江河洪水分析、水库来水情况分析,并将预报结论滚动推送至相关地区;指导降雨重点地区加强河道堤防巡查;根据上游来水情况,指导相关水库有序调控泄水;持续开展水库、河道雨水情监测,报送监测信息150条。省应急厅派出的12个工作组继续在沈阳、抚顺、本溪、铁岭等9市督查强降雨防范应对;对市、县、乡、村四级2.1万余名灾害信息员逐级“叫应”;落实全省119座矿山及尾矿库、2009名职工停产避汛,8座“头顶库”转移下游居民155人。省交通运输厅投入公路巡查人员1265人次开展巡查排险。
沈阳市防指组织气象、水务、应急等部门会商,视频调度各地区降雨应对情况,安排部署防御工作。辽中区集结公安、交通、供电、消防等力量全力开展救援救灾工作。沈阳市防办介绍,目前全市河库水势平稳,城区无积水点位,实现了“水库不垮坝、河道不决堤、城市不被淹、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汛工作目标。但汛期尚未结束,沈阳市将坚持外洪、内涝防范并重,坚持预警、响应联动,聚焦“四不一确保”工作目标,确保安全度汛。
8月22日3时许,在抚顺市顺城区新城壹品西铁路桥下积水点,多辆大型排水车马力全开,身着雨衣的防汛人员在积水中穿梭,有的拿着工具清理排水口周边的杂物,确保排水顺畅。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连夜值守在各易积水点前,及时开展排水作业,以全力保障市民通行安全。截至22日6时,顺城区内所有易积水路段通行畅通。
山城本溪,8月21日20时后遭遇了一次较大范围降雨过程。本溪市以雨为令,认真落实各项防范工作,提前做好受威胁人员的摸排、比对;同时加强山洪、地质灾害危险区排查,紧盯易发生山洪、地质灾害区域,及时核实、处置并发布预警信息,完善“叫应”机制,保证预警到村、到户、到人。针对偏坡挡墙、水库、尾矿库、矿山堆场、堤防、危房险房、在建工地等防御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更是给予重点防范。
丹东市防指于8月21日17时起,对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发布蓝色预警,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面对严峻形势,丹东市要求各地各部门持续发力,秉持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全力落实各项防御举措。要求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充分发挥指挥中心“智慧大脑”作用,强化气象、水文、地质、城市运行等数据的实时汇聚、融合分析和精准预判。加大河道堤防与水库的巡视巡查力度,保证水利设施安全运行。与此同时,应急队伍和防汛物资处于随时待命状态,以便可以第一时间处置突发情况。
8月22日上午,铁岭市银州区南立交桥交通岗因经过几轮强降雨,出现路面积水,市政工作人员调用移动抽水泵、强排车很快处理了这里的积水问题。在应对本轮降雨过程中,铁岭市防指要求各地严密防范城区积水内涝,当地紧盯城区3个重度易涝点、28个轻度易涝点、11座下穿式立交桥等易积水部位,提前预置抢险人员和移动排水防涝设备,确保积水及时排出。相关部门跟进联动,公安部门加强积水路段的交通疏导和封闭管控;电力部门加强公交站点、电线杆、路灯杆、沿街商铺灯箱照明等设施的隐患排查和抢修,防止因积水发生触电亡人事故。
本报记者 胡海林 陶阳 崔振波 许蔚冰 李曼 王晓波
责编:盛 楠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