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地标承载红色记忆
本报记者 王坤
盘锦市盘山县沙岭镇九台子村北,一块“盘山抗日义勇军司令部旧址”石碑静静矗立,红漆勾勒的字迹在阳光下格外耀眼。石碑背倚田野,面朝村庄,正前方的民宅便是当年盘山义勇军宣告誓死抗日之处。
1931年9月23日,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五天,张海天、项青山、盖中华、蔡宝山、傅天龙等人齐聚张海天堂兄张海澜的宅院。当天,400余名庄稼汉在此举起“讨日扶民救国军”大旗,袭击营口立科日军水源地和发电所,在辽河南岸打响民众武装抗日的枪声。
时光流转,当地村民仍能清晰讲出盘山义勇军英勇杀敌的往事。“在九台子村三道沟一户村民家里,张海天没费一枪一弹就活捉了汉奸凌印清”“处决汉奸、击毙日军的场面,几百人在场见证”“义勇军没有像样的武器,没有统一的军装,打仗全凭‘宁死不当亡国奴’的骨气”……十年多来,沙岭镇党史工作者王宝骞经常坐在老乡的炕头,一点点挖掘、梳理这段红色记忆。
2015年,王宝骞结合史料与专家考证,向沙岭镇政府提出申请,立下“盘山抗日义勇军司令部旧址”“盘山抗日义勇军烈士盖中华出生地”“盘山抗日义勇军消灭汉奸凌印清处”“抗日义勇军枪毙日本兵处”四块抗日义勇军遗址旧址标识。
这四处标识成了沙岭镇最特殊的地标。每年清明节和抗战胜利纪念日,镇上的干部、企业职工、学校师生都以不同形式开展祭扫活动,聆听王宝骞细说英烈用血肉之躯守护家园的往事。
如今的沙岭镇是盘锦大米的重要产地,十万亩耕地年产水稻近1亿斤,还建起了肉食鸡加工基地、花卉种植基地;盘山抗日义勇军司令部旧址所在地九台子村成为肉牛饲养专业村,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清晨的薄雾里,满载货物的车辆从盘山抗日义勇军战斗过的沙岭驶出,经过的司机都会放慢车速,向石碑注目,眼神里充满崇敬——没有先烈的英勇牺牲,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在距离石碑不远处的沙岭村红色文化广场上,群众文化活动精彩上演,一代代沙岭人在此以演出的形式回望那段峥嵘岁月,缅怀抗日英烈,激发奋进力量。
责编:曹思洋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