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筑牢防汛保电安全屏障
本报讯 连日来,辽宁多地迎来又一轮强降雨考验,电网安全运行面临严峻挑战。全省电力系统迅速集结175支抢修队伍共3028名抢修人员,调集782台抢修车辆、52台发电车、137台发电机等大批应急物资严阵以待,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守护万家灯火。
在暴雨来临前,国网辽宁电力已累计发布暴雨和强对流蓝色预警42项,从运维管理、物资储备到人员调配,实现全流程强化部署,密切跟踪天气变化,科学安排电网运行方式。
除密切跟踪天气变化外,国网辽宁电力还加强地区负荷预测及全网电力平衡,科学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严格落实应急机制,针对强降雨天气影响较大地区及重要输电通道,滚动更新故障处置预案,提前研判可能发生故障的薄弱环节及其影响范围,做好各项预控措施。
气象是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国网辽宁电力高度重视并增加科技防汛力量,应用电网“防汛一张图”,帮助基层单位全面掌握防汛风险区域设备设施清单,在易受灾重点地区前置部署应急防汛装置和物资,提升电网精准防汛能力;前置部署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机组、垂直供排水抢险车、5G便携式基站、遥感卫星等科技装备,进一步增强电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为保障迎峰度夏期间广大客户可靠用电,国网辽宁电力加强输变配电设备巡检和运行监控,依托配网全景监测平台,重点对城市生命线等民生保供线路开展标签化监测管理,做好重要客户供电保障和巡检抢修等全过程管控;向高危企业、医院、供水等重要客户供电的电力设施,全面落实应对强降雨天气防护措施,进一步提升优质服务水平。
目前,辽宁电网整体运行平稳。电力人员仍坚守一线,时刻准备投入应急抢修。
刘明超 本报记者 刘大毅
责编:周艺凝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