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快餐”需要“慢力量”
□关婷元
在早晚高峰的地铁里,手机屏幕的冷光映着一张张专注的脸,15 秒的镜头切换比脚步更显急促;在午休的用餐时间,碎片化资讯像潮水般涌进弹窗,算法精准投喂着“知识快餐”;在静谧的夜晚,睡前故事从纸质书跳进电子软件,有声情并茂之讲述,也有几分钟看完一本书之解说。当整个社会被“快餐”驱动,读书反倒成了“慢事业”。它正以独特的精神力量让人们在文字构筑的精神家园中重建与世界的温暖连接。
快时代的信息传播遵循“拇指经济学”,滑动屏幕的便捷性消解着思考习惯,大脑沦为信息的跑马场——碎片化的信息像脱缰的野马,只顾奔涌却留不下深刻的印记。指尖让信息获取效率倍增,却也使我们错失了文字背后的思考,而读书则是对这种思维惰性的主动抵抗——只有“深度阅读”才能提供系统、深入的知识体系,帮助我们培养深度思考的能力;也只有在沉浸式的阅读中,我们才能在纷繁思绪中理出脉络,于焦虑迷雾中找到出口。正如卡夫卡所言:“书必须是用来凿破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阅读的作用同样如此。”读书能让我们在字节跳动的时代守住思想的棱角,在数据洪流中保留情感的港湾。
于喧嚣的日常中偷得半日闲,逛逛书店,当指尖划过书页时,时间仿佛慢了下来;当与书中的灵魂相遇,字里行间的温度会融化现实的疏离感,让被效率至上冰封的心灵重新感受人间烟火的温热。当下,越来越多的城市亮起“24小时书房”的灯光,仿佛照亮了一个又一个寻求滋养与净化的心灵,为快节奏的生活守护住一片宁静。
在这个效率至上的时代,我们不苛责碎片化的快速阅读,但也不应放弃沉浸式的深度阅读以及阅读带来的思考。这种“慢力量”让地铁里的碎片化阅读成为信息的补充,让灯下的慢阅读成为习惯修养,在快慢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在文字的世界里既见森林,亦观草木。
责编:周艺凝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