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群山 滚烫的名字 追寻东北抗联中的无名者

王仁斋的墓旁长眠着他的两名警卫员——小朴与李大个子。

铁岭开原李家台镇砬子山,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三师政委周建华与23位无名战友的合葬墓静立于半山腰。

作家李发锁致力于发掘无名抗联战士的事迹。
本报记者 卢立业 文并摄
初秋时节,辽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枸乃甸乡筐子沟天高云淡。八十多年前,东北抗联一军三师师长王仁斋在这里壮烈牺牲。后来,当地修建了王仁斋烈士陵园。王仁斋的墓旁长眠着他的两名警卫员——小朴与李大个子。和他们一样,许多抗联战士壮烈牺牲却未能留下姓名。
寻找英雄
长篇纪实文学《热血:东北抗联》是近年来东北抗联题材创作中的一部精品。全书共20章,60余万字,记录了东北抗联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联合各方抗日武装,组织东北各族人民,在极其艰苦环境中坚持抗战的历程。
今年4月初,《群山回唱》项目组在长春专访该书作者李发锁时,他特别提出:“报道东北抗联,不应只聚焦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知名英雄,更要努力发掘那些无名英雄的事迹。要知道,许多抗联战士只有编号,没有留下姓名。”
这番话让项目组深受触动。随后在踏访东北抗联遗址的过程中,我们始终留意寻找无名英雄的痕迹。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广为流传,而东北抗联少年营六壮士跳崖的事迹却鲜为人知。
位于辽宁海城与岫岩交界处的唐帽山,海拔876米,89年前,6名东北抗联少年营战士在这里跳崖殉国。1936年深秋,东北抗联一军少年营一连在与敌军白刃战后,仅剩6人。弹尽粮绝之际,他们毅然跳下悬崖。3人因被山间藤蔓缓冲而幸存,后被救起。这3人中,只有连长张泉山留下完整姓名,另外两人在历史上只被称为“传令兵小曹”和“战士小张”。
无名忠魂,遍布东北的山林之间。
在铁岭开原李家台镇砬子山,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三师政委周建华与23位无名战友的合葬墓静立于半山腰。苍松翠柏间,长眠着1937年冬一场惨烈战斗中牺牲的烈士。
当时日军控制严密,村民直到次年开春才悄悄安葬烈士。近年来,当地政府计划将周建华的墓迁入烈士陵园,但他的孙子邓蕴超恳求:“能不能在爷爷的墓碑旁立一块无名英雄碑?爷爷和23位战友埋在一起,那些战友连名字都没有,也没法征求他们家人的意见。就让爷爷永远和战友在一起吧。”这朴素的请求,承载着对无名烈士最深切的怀念。
编号背后
在东北抗联烈士名录中,常出现如“王大眼珠子”“喇叭匠”等以特征代称的名字。这背后是一个沉重的问题:他们为何无名?
“当时斗争极其残酷,战士名字若泄露,家属可能遭到日军报复。”李发锁道出深层原因。本溪满族自治县的抗联老战士丛茂山晚年回忆,他参加抗联第二天,汉奸就带日军烧了他家的房子,母亲含恨而终。血泪教训让“隐姓埋名”成为抗联战士保护家人的方式。
许多人入伍后只有编号,不再使用姓名。丛茂山说,自己刚入伍是“六号战士”,后来变成“二号战士”。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研究部主任周浩解释:“前面牺牲一个,后面就递进一号。”这些编号不仅是身份标识,更是特殊环境下的生存纪律。平日交谈、开会、点名甚至传令,都只称编号。询问姓名、籍贯属严重违纪。战士的真实信息只有连长和指导员掌握。
干部之间也只称职务,如“刘连长”“马副官”。李发锁感慨道:“这样的斗争环境,让无数年轻生命牺牲后未能留下完整姓名,只成为历史中沉默而滚烫的符号。”
无名者的牺牲在那个年代司空见惯。仅本溪窟窿榆树地区,百余人参加抗联,就有60多人殉国。他们或许曾是“六号”或“八号”战士,或许有“王大眼珠子”这样的代号,但最终连这样的标识也湮没于山林之间。
既然连名字都不能留,他们为何加入抗联?“他们不为青史留名,只为守护脚下的土地,让同胞过上安稳日子。”周浩说。
持续发掘
《群山回唱》主题策划已推出20余期,项目组走访了大量抗联遗址,收集到多条无名英雄线索。李发锁得知后表示:“我们一起努力,继续发掘更多无名英雄的事迹,让这些不该被遗忘的名字真正走进人心。”
项目组在踏访中发现,社会各界对无名英雄的发掘与缅怀正形成更强合力。
今年6月,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与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联合推出原创情景交响合唱《风雪英雄》,不仅歌颂了李兆麟将军的抗日事迹,也讲述了普通战士英勇抗敌、不怕牺牲的故事。
“以往东北抗联题材作品多聚焦大家熟知的英雄人物,如今我们更多关注普通战士,让那些只有编号、没有姓名的身影从历史中走出。”《风雪英雄》编剧周浩说。
为无名者筑牢铭记之基。在开原李家台镇砬子山,周建华与23位无名战友的合葬墓已于去年修缮完毕。墓区铺了地砖,加装护栏和台阶,通往墓区的土路也垫平砂石。“现在多好。”正在擦拭墓碑的村民高显文对记者说,“又安全又干净,多亏这次修缮,烈士们在这里也更安适了。”
在辽宁的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等场馆,为无名者确认身份、收集事迹的工作持续进行。2024年,西江惨案幸存者、抗联战士孙忠臣的名字被列入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英烈名录,成为第2235个被铭记的名字。
“我们希望社会各界多提供抗联无名英雄的线索。”周浩对记者说,“我们的任务是让更多无名者成为‘有名者’,让他们从历史中走出来。”
有些英雄的名字或许永远无法知晓,但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责编:齐志扬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