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最大非遗展团添彩和田

和田舞蹈演员祖丽阿娅·阿巴拜科日对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传承人陈宗玄剪出的新疆少女,爱不释手。
本报记者 杨竞 文并摄
8月15日至19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新疆是个好地方”非遗援疆主题展示活动在新疆和田开幕。本次活动以“文化润疆 非遗添彩”为主题,汇聚了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其他25个省(区、市)的435项非遗代表性项目、383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辽宁共有1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下简称“非遗项目”)参与此次活动,无论是参与项目数量还是参与人数,均居全国各省区市之首。
从巧夺天工的岫岩玉雕、温润剔透的琥珀雕刻到古朴雅致的辽砚制作,辽宁非遗技艺不仅展示了深厚的地域文化,更让展区成为人头攒动的打卡热点。作为拥有76个国家级、218个省级非遗项目的大省,此次援疆主题展示活动,书写了一段跨越山河的文化对话。
在和田约特干故城的辽宁展厅,一件由700余张纸精掐细塑而成的“玉猪龙”昂然矗立——这是沈阳“李氏民间掐纸”非遗传承人李雪专门为此次活动创作的。她还创作了一件琵琶造型的掐纸作品《畅谈(唱弹)新疆是个好地方》,以此作为礼物赠予和田,将西域弹唱与辽宁文化润疆的和声,在无声的纸艺间悄然奏响。
“新疆有昆仑美玉,辽宁有千年琥珀。我用辽宁的‘时光宝石’,雕琢新疆的‘万山之祖’。”琥珀雕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焕升在向青少年展示新作《龙腾盛世》时这样说道。在他手中,辽宁琥珀与昆仑山脉意象交融,成为两地情谊的注脚。
凤城景泰蓝珀晶画传承人刘晶涛,则捧出石榴主题作品,颗颗石榴籽鲜红饱满、紧密相拥。“愿它承载各族人民如籽相连。” 刘晶涛的话语简单,却映射出非遗承载情感的深远力量。
辽宁非遗此次西行,早已超越单纯的技艺展示,升华为一场跨越地域的文化对话。在和田的阳光下,非遗不再是橱窗里的静物,而是流动的情感纽带。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传承人陈宗玄的剪纸上,有新疆少女起舞,和田舞蹈演员祖丽阿娅·阿巴拜科日将这幅作品顶在头上,如新娘的盖头般喜悦生动;盖州满族伊尔根觉罗剪纸传承人赵聪卓与和田桑皮纸传承人图尔荪巴柯·比拉力相谈甚欢,两种传统纸艺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可能。海城苏氏正骨传承人苏继承的展位前,排起了长队,他为来客缓解疲劳酸痛。
阵阵米香,从辽河口渔家菜特色食材加工技艺与习俗传承人张嵩的展台飘来,一碗成一味,和田市民艾尔肯·塔什说:“在新疆能吃到这样地道的辽宁菜,真爽!”
“非遗舞韵”活动区锣鼓声响起,辽阳二人转传承人李景玉与高明东表演的二人转,王业兴与巩赛演奏的马头琴,张艳英演唱的东北大鼓,孙明月和王若凡演唱的奉天落子,博得阵阵掌声,让新疆人民看到东北黑土地上火热的生活……
在辽宁展区排长队打卡盖章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陈焕升不断地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盖章,一边盖章一边真诚地说:“欢迎你到辽宁来!”
“这一次,辽宁非遗不再只是亮相,而是以技艺、声音和滋味,走进新疆,实现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美美与共’。”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说。
责编:齐志扬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