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东北抗联精神的本质内涵
徐晓冬 张斯超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在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是弥足珍贵的宝贵财富,具有超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永恒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抗联的历史发掘好、研究好、宣传好。”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革命精神的彰显,我们必须永远铭记、赓续传承。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要深刻理解东北抗联精神的本质内涵,赓续红色血脉,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理想信念,汇聚磅礴力量,勇担时代使命。
夯实忠诚于党的信念之基
忠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东北抗联将士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连续不断的军事“讨伐”、各种手段的政治诱降、苛刻严密的经济封锁,旗帜始终不倒,就是因为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始终忠诚于党的事业。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地区沦陷,东北人民陷入国破家亡、骨肉离散的悲惨境地。中国共产党从中国人民利益和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出发,率先提出抗日救国的政治主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联将士始终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用鲜血和生命顽强地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用行动深刻践行了对党的绝对忠诚。
始终忠诚于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安身立命之本,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面对危局,东北抗联将士明知抗日斗争是长期和艰巨的,但始终坚信抗日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用热血和生命践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坚定誓言。正如杨靖宇所发出的誓言:“一个忠实的共产党员、民族革命的战士,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始终忠诚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东北抗联将士哪怕是在条件异常艰苦又长期无法与党中央取得联系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学习党中央文件、毛泽东著作,从中领会党的指示精神,并时刻牢记党交给的任务,贯彻党中央的指示精神,把坚持党的领导看得高于一切,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彰显勇赴国难的担当之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深深植根于中国人民心中,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在国家民族遭受危难的关键时刻,东北抗联将士以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深刻诠释了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
彰显保家卫国、救亡图存的坚定决心。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大义放在首位,率先扛起抗日大旗。在党的领导下,从组建游击队,建立抗日义勇军、东北人民革命军,到整合各种抗日力量组建东北抗日联军,不断凝聚起爱国主义的广泛共识,激发出人民心中的爱国主义力量,汇聚了一大批来自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中华儿女,他们因保家卫国、救亡图存聚集在党的统一战线旗帜下,共赴国难,彰显忠贞报国、竭尽赤诚的高尚情怀。勇赴抗日斗争前线的东北抗联将士,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从赵一曼的“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到周保中的“不惜捐躯为革命,但愿失土早归回”,再到赵尚志的“纵然阵亡了无数英豪,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一朝”,足见忠贞报国、竭尽赤诚的爱国之情早已深深融入东北抗联将士的血脉。彰显了舍身为国、自觉担当的可贵品质。东北抗联为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这样评价东北抗联:“那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敌弹,多钳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分力量。”东北抗联将士舍身为国、勇于担当,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以东北为基地“以战养战”的计划,成功牵制了日本关东军的大批兵力,延缓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进程,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大局。
砥砺血战到底的斗争之志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也是英雄辈出的民族。东北抗联将士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持到底、血战到底,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深刻诠释了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他们始终发扬英勇善战、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孤悬敌后的东北抗联将士创造性地开展山地游击战,并制定了以“快”和“奇”为特点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艰难处境中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抗战成果。凸显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东北抗联“抗敌最早、坚持最久、条件最恶”,在极为恶劣的斗争环境中,东北抗联将士以顽强的意志坚持抗战,在人类生存极限的条件下没有丝毫退缩,凭借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勇往直前,让东北抗联的旗帜始终屹立不倒,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东北抗联将士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党中央曾对此高度评价称“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七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展现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在武器简陋、给养匮乏的艰难条件下,东北抗日联军与敌人苦斗周旋、孤军奋战,东北抗联将领们率先垂范,战士们前仆后继,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杨靖宇数次被捕、屡受酷刑,但他视死如归、宁死不屈,在部队深陷重围时他说,“为了革命,我们要坚持到底。就是死,也不能向敌人屈服”。东北抗联将士用生命书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抗日史诗。
(作者单位:沈阳市委党校)
责编:张晓楠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