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路途上“不放逐”的生命史诗

尤鉴
■提示
路内新作《山水》以司机路承宗40年的驾驶生涯为脉络,书写了一部别样的中国现代史。它打破传统公路小说的“放逐”叙事,将人物置于苏南熟悉的往复路途上,探讨在有限地理空间中的无限生存哲学。主人公以“看山水”的朴素智慧与道德韧性,穿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等历史年代,守护着一个由非血缘家庭组成的“家”。小说情感克制却深邃,展现了普通人在巨变中的选择、坚守与生命力。
路内的最新长篇小说《山水》聚焦路家几代人的浮沉往事,基于司机与汽车的故事设定,却打破传统公路叙事的线性模式,创造出一种更为回环往复的叙事结构。以独特的“不放逐”的公路叙事,讲述了一个司机及其家族在中国历史变迁中的坚韧人生。
传统公路文学作品如《末路狂花》《落叶归根》中,公路总是代表着线性延伸的道路,叙事往往始于人物对日常生活的“放逐”,强调对规范、习惯和俗常的反对、抵抗与破坏。《山水》却采用了截然不同的叙事策略。
主人公路承宗说:“人活着大部分时间都是走一条已知的路,反反复复走,人很少有机会选路,一旦选定,较好的情况是继续反反复复走,较差的结果是掉进沟里,腿断胳膊折。人所谓的选择,实际上也是听天由命。”路承宗40年驾驶生涯的地理坐标并不多,几乎都发生在从吴里到上海这一片苏南天地间,最远不过随军运输去过的嘉兴、绍兴。这种地理上的有限性,反而为挖掘每个人物精神世界面对时代变化的不同反应提供了空间。
汽车在《山水》中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现代性与传统碰撞的象征。路内通过汽车与死亡的关系,揭示了生与死的辩证法。路承宗第一次见到汽车时,司机就警告乡民“汽车会轧死人”,这句话如同谶语,预示着汽车与死亡的关联。紧接着,路承宗的父亲死于车祸,而之前他的母亲却因为缺乏交通工具而死亡。工具的两面性在此展现无遗:它既可以救人于水火,又可以杀人于道路。汽车带来的活动距离延展也改变了人物的命运。路承宗的父亲活动半径不过袁塘镇,而路承宗却跟着师傅开着卡车来到大上海,进了洋租界,从而被卷入淞沪会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中。
路承宗作为小说的核心人物,在40余年的时光中始终抱着两种执念生活:对驾驶本身的执念与对朴素处世道德的执念。
从机器厂学徒到给百货公司、电影公司经理当司机,从为抗日军队运伤员再到为福山大班效力,最后成为人民军队的运输员,路承宗始终思考的是如何继续自己与汽车为伴、与公路为伴的营生。这种对驾驶的执着,使他的思想行动与外部的政治话语有时显得格格不入,赋予小说一种奇特的喜剧语调。
值得关注的是路承宗对道德的执着。在上海遭遇战事时,他顶住死亡威胁也要办理师傅的丧事;他答应杜参谋,即使无法平安回到吴里,也要跑一趟镇江;服务福山大班时,他小心呵护着大班与驹子小姐的秘密。路承宗和周爱玲结为夫妻后,放弃了传统宗族观念,收养了5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这种行为是他依从内心想要做个好人的朴素道德观。真正联结人们的往往不是血缘,而是彼此的诚与真。周爱玲对五姐说:“等你将来老了,也会觉得自己像鸣凤,小小年纪上了一条船,以后的事情没人知道,一辈子,找条回家的路,走很久,看见你自己站在前面。”
作家路内早年以《少年巴比伦》蜚声文坛,《山水》却展现了他创作上的转变:一扫过往风格,深沉回望历史,从具体的交通进化史到广阔的中国现代发展史,再到个体生命的成长史。路内在这部小说中实现了创作上的飞跃,展现了他处理长篇小说艺术的成熟才华。泪水与欢笑交织,人物与情感齐头并进,精心构造的叙事结构让读者既能享受读故事的乐趣,又能思考时间与叙事的哲学意义。在叙事技巧上,路内回避了历史叙述中惯用的“多年以后……”的叙事套路,将谜底写于故事开始之前,让小说的叙事节奏舒展而有沉浸感。他通过群像、单人叙事、一男一女叙事、女主退场,双男主登场,最后回到开篇的群像,游刃有余地调度时间与空间。
小说在情感表达上极其克制。正如小说主人公是司机,开车最重要的素质是“稳”,所以情绪稳定,不能作张作致。这种克制成为整部小说的基调,在大时代更迭中,命若浮尘,每一步都可能是命运的转折,每一步都可能与死亡擦肩而过,小说家路内始终控制着他的主人公的情感宣泄,关键时刻,笔锋一转,泪而不崩。
“山水”在小说中具有多重象征意义。吴里话中的“看山水”有两层含义:一是“目光高远,胸怀大不一样”,二是“冷静隐忍,善于鉴貌辨色”。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活辩证法。路承宗奔波在公路上的一生,或主动或被动地习得了“看山水”的本事。一个司机的驾驶生涯被道德、良知、民间规约、家国使命等种种新旧观念包围着。在这些观念的相互作用中,读者能够读出每个人物形象确切的文学坐标,领悟到“看山水”背后的生活辩证法。
刘大先教授认为,《山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活着”。“无论面临什么样的丧失与离乱,风险与危机,活下来并且尽量照顾旁及之人,这未尝不是一种伟大,一种中国文化底部的韧性所在。”
路内以举重若轻的笔力带领读者驶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等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节点,铺陈普通人在历史中的选择与行动。主人公路承宗驾驶着他的车,从城市到乡村,按时间顺序连接起来,简直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
责编:栾溪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习近平会见马尔代夫总统穆伊兹
- 习近平会见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
- 习近平会见亚美尼亚总理帕什尼扬
- 习近平和彭丽媛为出席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国际贵宾举行欢迎宴会
-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习近平和彭丽媛为出席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国际贵宾举行欢迎宴会
- 习近平: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
-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习近平会见印度总理莫迪
-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习近平会见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中白两国人民曾并肩战斗 共同为粉碎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作出重大历史贡献
- 习近平会见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