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鹏在高校专题调研
郝鹏在高校专题调研时强调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有力支撑
本报讯 记者方亮 王奇报道 9月1日,新学期开学之际,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鹏来到沈阳化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快推动我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专题调研,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等教育,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强调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作为高等教育大省,党的二十大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三年行动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高等教育对辽宁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持续提升。新学期开学之际,郝鹏到高校进行专题调研。
沈阳化工大学始建于1952年,是国家最早在东北地区设立的化工类高校。郝鹏走进校史馆,深入了解学校“化工报国”的奋斗历程,对其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化工报国·新时代雷锋精神育人中心,是该校立足辽宁作为共和国工业奠基地和雷锋精神发祥地的丰厚红色资源,打造的特色思政育人平台,学生们正在这里上“开学第一课”。现场观摩“厚植家国情怀 培育时代新人”思政实践课后,郝鹏对学校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精心打造思政育人品牌表示肯定。在现场与师生交流时,郝鹏说,办好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事。省委多次研究部署这项工作,省领导带头到高校讲授思政课,推动形成“大思政课”建设的合力,努力培育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辽宁正在加快打造石化和精细化工万亿级产业基地,需要更多高素质化工人才。希望同学们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辽宁全面振兴的火热实践中成就青春梦想。郝鹏还来到资源化工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战略材料与构件研究院,听取实验室建设和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等情况汇报,要求学校进一步发挥特色优势,聚焦我省精细化工、新材料等领域的“卡脖子”难题持续发力,推动科技成果在辽沈大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沈阳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高校。在校史馆,郝鹏详细了解学校七十六载办学历程,对一代代工大人发扬工匠精神、笃行报国之志表示赞许。科技成果展馆集中展示了学校围绕辽宁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进展成效。郝鹏在一件件展品实物前驻足,对学校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深刻指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学校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科技成果高水平本地转化,助力辽宁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郝鹏还走进工程实训中心,与正在这里上课的同学亲切交流,勉励大家不断强化工程实践,提升创新能力,在实训实践中增本事、长才干。他要求学校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工程人才,引导更多优秀毕业生扎根辽宁,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中建功立业。郝鹏来到特种电机与高压电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听取实验室建设和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应用情况汇报,希望学校面向产业需求,聚焦重点领域,积极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大力发展新兴工科专业,为辽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贡献更大力量。
郝鹏在调研中强调,全省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教育的生命线,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智力支撑。要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拓展“大思政课”全面育人新格局。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与辽宁振兴发展需求,动态调整学科专业,优化办学资源配置,打造特色优势专业集群,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强校地协同、校企合作,推动高等教育与重点产业集群联动发展,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要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高校建设发展,立足新征程新使命,注重供给与需求相匹配、数量与质量相统一,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动高校在不同领域不同赛道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加快建设高等教育自强卓越的教育强省。
省领导靳国卫、许光文、吴春耕参加调研。
责编:李 莹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