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种”下新希望

92岁高龄的志愿军老战士刘吉惠给孩子们讲红色故事。 本报记者 王卢莎 摄

葫芦岛市第二实验小学老师迎接孩子开学。 本报特约记者 田嘉 摄

铁岭市昌图县实验小学举行传统“开笔礼”,学生们提笔写下“人”字。 本报特约记者 关兴 摄
引子
德育短剧致敬抗战英雄,主题班会弘扬传统文化,心理讲座拆解“成长的烦恼”……9月1日,我省600余万大中小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学期,校园里又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按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工作安排,开学当天,全省各地各校广泛开展了以“牢记殷殷嘱托 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的2025年秋季“开学第一课”活动。各校聚焦厚植爱国情怀、传承中华文脉、弘扬奋斗精神、优化网络供给、培育健康心态、筑牢安全防线等主题,通过主题升旗仪式、研学体验活动、校园情景剧等多种方式,让广大学生朝气蓬勃、追逐梦想,教育引导全省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勇担时代重任。
教室里传出琅琅读书声,操场上跃动着欢快的身影,一堂堂内涵丰富、生动有趣的“开学第一课”,如同一把把钥匙,为回归校园的孩子们打开了认识世界、感受生活的大门。
爱国课从抗战历史中汲取成长力量
铿锵誓言穿越时空,在纪念馆中回荡,爱国主义的种子在学生们的心中生根发芽。9月1日上午,围绕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黄继光的一封家书,丹东市实验小学的第一课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正式开讲。
“孩子们,今天,这封家书,穿越70多年的时光,轻轻落在我们手上。它无声地询问:当年的牺牲,为了什么?今天的你们,是否懂得珍惜与担当?”抗美援朝纪念馆讲解员贾静雯面向学生们发问,声音哽咽却有力。
“我们回答——”丹东市实验小学的少先队员们齐声回应,清脆童声在纪念馆穹顶下回荡。
“亲爱的黄妈妈,英雄黄继光牺牲了,我愿意做您的儿子……”讲解员的深情讲述打动了在场的少先队员们。“那声声呼唤化作保家卫国的惊雷,而今炸响在新时代少年心间。”丹东市实验小学大队辅导员金文说。
“假期里,同学们都参加了‘寻找英雄之旅’,用脚步探寻英雄,用笔墨记录成长。今天,我们用这场演出诠释我们心中的英雄精神!”沈阳建筑大学附属小学开学典礼上,由师生原创的《英雄之旅·成长回响》赢得热烈掌声。
类似的爱国情怀也在其他校园激荡。朝阳市双塔区燕都小学教师通过讲述赵尚志、杨靖宇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感受奋斗精神的力量。抚顺市第五十中学老师袁小涵用动态时间轴梳理抗战节点,引导学生思考“生在抗战年代你会怎么做”。
心理课教孩子们翻越浪浪山
随着电影《浪浪山小妖怪》持续热映,海城市西关小学以“翻越浪浪山 走进‘心’世界”为主题,在第一课上带领学生开启了一场心灵探索之旅。
整个课程围绕“认识心理学”“走入心理课”等心理学方面知识展开。任课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明白,心理学能够促进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帮助缓解委屈、焦虑等情绪。
鞍山市铁东区青华小学还以互动讲座的形式上了一堂反校园暴力普法课,法官通过具体案例,提醒同学们遇到校园暴力不能沉默。
在同样的心理教育健康课上,阜新市高级中学通过轻松有趣的互动方式,帮助同学们放平心态,缓解焦虑。课堂上,心理教研员徐静老师分享了实用的情绪调适方法,“动起来,跑操场、跳绳,甚至爬楼梯,或者把烦恼写在纸上,找信任的人吐槽。当感觉撑不住时,还可以对自己说,先休息10分钟,趴在桌上闭眼、听首歌、去走廊走一圈。”这些简单易行的方法让同学们频频点头,认真记录。“入学适应是你们面对的第一场重要考验,适应需要时间和方法。遇到困难是正常的,不要苛责自己。相信自己,拥抱变化!”徐静说。
安全课让学生们记住“走廊不奔跑”
当心灵获得滋养,生命的保护伞也在校园中徐徐展开。安全教育的种子在开学第一课上播撒在本溪市实验小学的同学中。“我以前没觉得走廊跑动多危险,现在知道了真的会撞伤人。”六年级学生孙圣航说。
本溪市实验小学以一堂特别的安全课开启了新学期。全校师生共同观看屏幕,画面呈现了交通事故的瞬间、校园意外的场景,还有溺水事故的警示……
“同学们,安全不是口号,而是保护自己的盾牌。”安全主任沈阳站在讲台旁,用手指向屏幕,“过马路时也同样要谨慎。大家看,一定要走斑马线,先看左边,再看右边……”
“老师,如果遇到火灾怎么办?”学生谢林峰突然举起手,语气中略带紧张。老师微笑着走下讲台,来到他身边,“别担心,记得先拨打119,然后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下腰,沿着墙边慢慢撤离……”老师的声音沉稳而清晰,仿佛给孩子们吃下一颗定心丸。
在营口市,消防救援支队组织全市7个大队,集中开展了“消防安全第一课”活动,老边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化身“蓝老师”,走进营口实验学校,为学生讲解安全知识。
科学课用好奇心点亮创新之光
知识探索的种子也在校园中播撒,科学第一课为孩子们打开了探索世界的大门。“太震撼了,原来化学世界这么奇妙!”盘锦市高级中学高一学生李若溪的惊叹,道出了新学期孩子们的共同心声。
在盘锦校园,中国科学院院士麻生明用“衣服的质感”这个生活细节,带学生们走进有机化学的奇妙世界。当高分子材料的奥秘被层层解析,高一新生们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同一时间的沈阳和平一校长白岛第二小学,科技体验正热火朝天。五年级的刘文元全神贯注地操控着自己组装的无人机,螺旋桨划出的弧线引来阵阵欢呼。“编程就像魔法!”他抹去额头的汗珠,“我要造出能穿越星系的无人机!”万迎校长看着孩子们专注的模样,轻声说道:“每个孩子心里都住着一位科学家,我们要做的,是唤醒这份好奇。”
大连工业大学也迎来了一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中国工程院院士、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实验班名誉班导师朱蓓薇教授为新生及家长揭开食品学科的深层价值。
“民以食为天,大家是不是觉得我们的食品专业只研究吃喝呀?”在朱蓓薇院士眼中,食品学科绝非“吃喝小事”,而是承载着重大时代使命的“朝阳领域”。她说,“你们的选择关乎人类健康。”她的话语,让新生们深刻认识到所学专业的价值与分量,也点燃了他们的专业自豪感与使命感。
从辽河之滨到黄海之畔,科学的种子正在破土而出。各地以科学知识为主题的第一堂课正不约而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孩子们对科学最真诚的礼赞。
本报记者 许蔚冰 王月
姜雪 崔振波 李海
张铭哲 曲琦 张旭
王卢莎 费嘉维 佟立德
责编:栾溪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