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铁塔”:矗立在沈阳街头的日军殖民罪证

1975年,沈阳电业局的电网升压改造工程现场。国网沈阳供电公司供图
张怡飞 本报记者 刘大毅
在沈阳市大东区一座繁忙的菜市场旁,一座66千伏输电铁塔静静矗立。塔身上一个历经多次粉刷却依然可辨的符号——日本“昭和制钢所”的厂徽,无声地诉说着一段被尘封的历史。这座至今仍在工作的铁塔,如同一位沉默的证人,见证了日本军国主义对沈阳进行的殖民掠夺与资源压榨。
无声的殖民历史见证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夺取了俄国在沈阳侵占的权益,无视彼时清政府的地方政权,成立“奉天军政署”,殖民野心初现端倪。1906年,日本关东军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满铁”),作为侵略中国东北的执行机构,以南满铁路为核心划定“满铁附属地”,开始打造“国中之国”。
1908年,“满铁”开始建设“西塔临时发电所”,专为“满铁附属地”供电。清政府紧随其后在奉天创办起民族电力工业“奉天电灯厂”,意在与之抗衡。有了电力的支撑,使得日本殖民者得以在沈阳大力推进其军工生产计划,为日后的侵略战争源源不断地制造战争机器。
日本殖民者对电力的重视程度超乎想象。他们深知,电力是现代工业的血液,更是战争机器运转的动力源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强行接管了奉天电灯厂,扼杀了中国民族电力工业在奉天的微弱之光。1934年,日本关东军成立“满洲电业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满电”),开始全面统制东北电力事业,将电力设施彻底变为侵略工具。
国网沈阳供电公司专业人员确认,印有“昭和制钢所”厂徽的铁塔所属线路原名为“大小线”,与《沈阳电业局志》中1944年日伪时期的沈阳电力接线图记载完全吻合。而铁塔背后的历史更令人心情沉重。1933年,日军在鞍山成立“昭和制钢所”,实施“人肉开采”政策,用中国矿工的血肉换取矿产。当时流传的民谣“吃阳间的饭,干阴间的活”,正是矿工悲惨处境的真实写照。这座铁塔塔身上的符号,标志着其出产于当时的“昭和制钢所”,铁塔的每一根钢材都浸透着中国劳工的血泪。
在铁西区齐贤北街,有历史爱好者发现电线杆上锈蚀的铭牌标有“越井木材防腐工厂”“昭和18年”等字样。目前,这些电线杆上架设着通信专用的电话线路,仍在服役。
这些电线杆则印证了日本侵略者对东北森林疯狂掠夺的一段历史。1932年日本扶植起伪满洲国后,大肆砍伐长白山原始森林,为战争提供物资。越井木材受日本法西斯胁迫,于1943年在牡丹江建立满洲木材防腐工厂,生产电线杆等战争耗材。这些至今仍在运作的设施,无疑是殖民侵略的物证,更是无数遇难同胞的纪念碑。
从一片废墟到工业摇篮
日本侵略者对沈阳电网的建设完全服务于其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的需要。他们建立了多电压等级的复杂电网系统,其中高电压等级的线路有154、44、22、11千伏等种类,低电压线路有2.3、3.3、6.6千伏等种类。这种复杂系统并非为了沈阳市民的福祉,而是为了高效地向兵工厂和重要设施供电。
随着铁西工业区军械生产规模扩大,电力需求剧增。“满电”加快电网建设,一张为战争服务的电力网络迅速扩张。殖民者将铁西区规划为工业区,目的明确:利用东北资源,就近生产军械,使得沈阳成为日本在其本土以外最大的军工生产基地。
1908年至1945年的37年间,在沈阳,电力这一本应照亮生活、推动进步的能源,却成了压迫和掠夺的工具。日本人的居住区和军事设施享有充足电力,而中国百姓的居住区则经常停电,甚至根本没有通电。即使是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沈阳人民仍然没有放弃发展民族工业的努力。一些爱国商人试图创办小型工厂和企业,但往往因为电力供应受限而难以实现。日本殖民者通过控制电力这一关键资源,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的成长空间。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败退之际,日军疯狂炸毁东北的基础设施,沈阳电网遭受严重破坏。曾经灯火辉煌的城市,一夜之间退回黑暗。日本投降前的破坏是系统而彻底的。他们炸毁了发电厂的关键设备,切断了输电线路,摧毁了变电所的控制系统。这种破坏不仅出于军事考虑,更是一种恶意的报复行为,试图给中国留下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
战后沈阳电网满目疮痍,线路杂乱无章,电压无统一标准,恢复难度极大。新中国成立后,沈阳电业局开始漫长的重建之路。1974年,沈阳电网在经历了20余年的建设后,终于具备了统一电压标准的改造条件。1976年底,经过17次电网升压大会战,沈阳终于建立起66千伏和10千伏统一电压标准的电网系统。这一过程耗时20余年,涉及成千上万的设备改造和线路更新,是沈阳电力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从1976年到今天,几代沈阳供电人接续奋斗,使沈阳电网在2024年成为东北首个售电量突破400亿千瓦时的城市电网。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沈阳全市发电装机容量仅有几万千瓦,而今,沈阳电网最高用电负荷已经超过1000万千瓦,增长了数百倍。电网结构也从当初的简单放射状网络,发展成为如今的双环网、多电源的现代化电网。
那些殖民时期遗留的电力设施,有的至今仍在运行。它们是侵略的见证,是苦难的铭刻,更是自强的动力。每一座铁塔、每一根电杆都在无声地讲述着那段历史,提醒人们勿忘国耻、奋发图强。近年来,国网沈阳供电公司开始系统梳理和记录这些历史遗存,将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
铁塔无声,电杆默然,但它们所承载的历史不容忘却。唯有铭记过去的苦难与屈辱,才能在未来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从容。
责编:栾溪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