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烽火谱就将军曲

抗联老战士王一知收藏的东北抗日联军当年用的歌唱本中,就有《露营之歌》。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刘海搏
核心提示
《东北国民救国军誓词歌》《露营之歌》《西征胜利歌》……在14年抗战时期,陪伴战士们度过艰苦岁月,在今天仍然传唱不息、载入史册的很多歌曲都是由抗战将领创作的,在当时鼓舞了士气、威慑了敌人、团结了队伍。从这些歌词和曲调中可知,创作这些歌曲的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等诸多中国共产党抗战将领不仅仅是卓越的军事指挥家,更是擅以歌谣为武器、开展宣传与动员的行家里手。
今天,让我们从这些创作于浴血奋战之际,歌唱于密林游击之时的旋律中,体悟抗战将领的家国情怀、文化底蕴和斗争智慧。
是武器,用歌曲鼓舞士气
在艰苦的抗战时期,铿锵有力的歌谣歌曲慰藉了战士们的心灵,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舞,传递了必胜的信念,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在杨靖宇将军戎马倥偬的革命生涯中,他根据斗争需要,亲手写下了一批在抗联战士之间广泛流传的歌曲,这些歌曲是抗联将士满怀义愤的怒吼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艺术表达,也是对历史最好的记录。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第一、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任总指挥兼政治委员的杨靖宇满怀激情地写下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乒乓的冲锋杀敌缴械声,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这首歌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在第一路军中传唱开来,是广大抗联战士最喜爱的歌曲之一。
在众多东北抗战歌曲中,《露营之歌》是极具代表性的歌曲之一。它伴随着抗联将士一次次惨烈冲杀的脚步和露营地篝火旁一个个不眠的夜晚。“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露营之歌》的歌词生动勾勒出抗联战士在林海雪原中艰苦行军、露天宿营的真实场景。《东北抗战歌谣歌曲集》主编、在50余年间致力于收集整理抗战歌谣歌曲的韩玉成告诉记者,1979年,他到沈阳拜访年近古稀的老抗联单立志时,后者深情地唱起了《露营之歌》,并对他说,在艰苦难熬的环境下唱这样的歌,就觉得浑身长力气呀!
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陈晶告诉记者,这些抗战歌谣歌曲真实反映了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的战斗情形与精神面貌,也展现了作者深沉而炽烈的家国情怀。歌词中反复出现“山河破碎”“民族危亡”“收复失地”等意象,强烈表达出作者对国土沦丧的痛心与对民族解放的坚定信念,他们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存亡紧密相连,体现出“誓死不降贼”“甘将热血沃中华”的牺牲精神与集体主义情操。
是智慧,用歌谣唱出战术
从目前已经收集到的歌谣歌曲中可以看出,东北抗联是一支有文化素养的军队,将领不但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更有通过革命歌曲对战士和百姓进行政治教育和宣传的思想认知。
从音乐的专业角度分析,陈晶认为,抗战歌谣歌曲不仅是战斗的号角,更融合了民间歌谣的韵律传统、古典诗词的修辞手法以及现代革命文学的表达方式,许多歌曲采用五言、七言句式,朗朗上口,便于传唱。与此同时,歌词中蕴含明确的政治理念、统战思维以及游击战术。
“抗战战士以农民为主体,生硬地讲战术、说道理,他们是很难接受的。但激情澎湃的歌曲就不一样了,战士们唱着唱着,其中的奥秘自然就融会贯通了。”韩玉成告诉记者,《四季游击》是抗联将领用军歌传授游击战术的典型范例。
“春日里游击地利为我用,路泞滑,河水涨,敌人难行动”“夏日里游击草木来相帮,树叶浓,草深长,到处可隐藏”这种易学易唱的歌曲,生动形象地传授了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于1936年参加抗日游击队的刘金山双目失明几十年后对这首歌仍记忆犹新。据刘金山回忆,这是他学会的第一首军歌,部队在行军、休整、训练、开会时经常唱。
此外,很多歌词强调了军队纪律。如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旅长周保中在《十大要义歌》《革命军纪十条》《东北抗日联军政治、组织、行为备忘录》中,从不同角度系统阐述革命军人的行为准则。其中,三个“备忘录”用韵文形式书写,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在当年曾全文油印成卡片,要求每个抗联指战员随身携带,放在军衣左上边的口袋中。
“步哨手中不离枪,两眼时刻盯前方。不准闲谈不准坐,不准抽烟带火光。步哨不准去喝水,如果抓住蹲班房。长官来了别敬礼,防备鬼子放冷枪。” 这首由不知道名字的作者创作的《步哨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规范了士兵放哨时的纪律。
是柔情,用旋律寄托情感
抗战歌谣歌曲不仅仅是一首首铁血战歌,还有思念母亲、思念家乡、歌颂女性的表达,在慷慨激昂的战斗主旋律之外,交织着一缕深沉而真挚的柔情。
“母亲思儿,儿岂不思归,国难当头,叫儿怎能回……救国事业,家庭难顾得”,这首题为《母亲思儿》的歌谣,通过母子情感与家国大义的抉择,展现抗战时期的复杂情感。在歌谣最后一段,作者对家国情怀和个人情感的矛盾统一进行了升华,写出“革命成功,那时儿早回”。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以未来愿景化解当下的离别之苦,完成了从“家庭守护者”到“民族保卫者”的身份转变。
另外一首作者为李春满的《妈妈您不要哭》,以孩子与妈妈对话的形式,讲述了父亲抗战离家后,母亲的日夜担忧与思念。歌词中既反映了抗战时期普通家庭的遭遇和情感体验,也饱含了对亲人的思念、担忧等。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研究员高建认为,这些歌曲,恰恰印证了抗联将士高尚伟大的品质。歌曲中的柔情让我们看到,抗联将士是战场上的铮铮铁汉,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有对民族解放的坚定信念,也有对母亲、妻儿的无限柔情。在决定家国命运的关键时刻,他们毅然搁置了个人幸福。这些诞生于烽火岁月的歌谣,以人性的温暖滋养斗争意志,它们的意义远超个体叙事。
值得一提的是,抗战歌谣歌曲中,有很多女性视角的作品,如王一知创作的《女性之花》,孟泾清创作的《妇女抗战歌》等。“她们要自由,她们求解放,只有这条路,大家快奋斗”“抗日大军多妇女,她们作战更英勇,愿同胞姊妹们齐奋起,去冲锋”,从这两首歌词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女性自我意识已经觉醒,她们积极主动地为命运而战,这朵女性“抗战之花”在当时已经形成了一股坚不可摧的抗战洪流。
“抗战歌谣歌曲在当时成为一种重要的精神慰藉和文化战斗形式,它是维系队伍情感的纽带,让战士们在最艰苦的环境中也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革命的青春活力。”陈晶认为,东北抗战歌谣歌曲是时代侧影的生动写照,是中国音乐史上的宝贵遗产,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与红色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它们以艺术的形式承载历史、传递信念、启迪后人,值得深入研究和永远传颂。
责编:曹思洋
审核:刘立纲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习近平会见斯洛伐克总理菲佐
- 习近平会见刚果(布)总统萨苏
- 习近平会见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
- 习近平会见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
- 习近平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举行会谈
- 第一观察|势不可挡的伟大复兴,必将胜利的崇高事业
- 拾光纪·天安门城楼上,与习近平握手的6位老英雄是谁
-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通令 嘉奖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全体人员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在京举行 习近平等出席观看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招待会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